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吕蒙烤饼——非遗文化走进现实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冯益扬 阅读:47202 复制标题和网址

吕蒙烤饼是镇江的一项非遗美食,2013年7月“吕蒙烤饼制作技艺”项目被镇江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组成员五人按照与“非遗”传承人袁金宝先生的约定,依据原定行程计划乘车前往吕城进行拜访。在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公交车缓缓停在了本次行程的终点站——吕城站。小组五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下车后便向路人打听起了吕城最有名的烤饼铺——吕蒙烧饼的位置。不到十分钟路程,我们便来到了烧饼铺前,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吕蒙烧饼、“非遗”传承人袁金宝先生和他的夫人王阿姨。尽管此时铺子的生意繁忙,袁金宝先生和王阿姨还是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由王阿姨接受我们的采访。

问到吕蒙烤饼的来历,王阿姨这样说道“吕蒙烤饼就是吕蒙大将在我们吕城屯兵的时候,从军队里面开始的,但是士兵打仗带的干粮,就是用韭菜烙的饼,这个韭菜(生长)很方便的,就是那个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于是我便联想到《三国志》中陈寿对吕蒙的评价“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却没想到这样一位将军,在美食方面,也有这么独特的见解。于是我又吃起了第二张烤饼,这次我仿佛回到了汉末吕城的军营之中,手中也正拿着当年吕蒙传下的吕蒙烤饼。品尝到了穿越千年的韵味,小组五人都顿时有些情不自禁,对吕蒙烤饼赞不绝口。

   采访时,王阿姨原话说:“我们吕城人基本上老一辈的都会做这个饼,第几代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我奶奶也会做,我妈妈也会做,这还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正是由于像王阿姨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一代一代的坚守,将历史与现代相连接,才有了我们现在可以了解到的非物质遗产文化,我们才可以领略非遗文化的神韵,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王阿姨还说:“反正我一天到晚都在家里做饼,有时间就在家里做饼,起来就是做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阿姨每天以做吕蒙烤饼这样平凡,朴实而又有意义的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这不仅是为了每天都有顾客来买饼以维持生计,也是对非遗文化的坚持相守。

乡愁,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它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更是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天空总是那么蓝,云朵总是那么白,河水总是那么清。每当我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吕蒙烤饼,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当品尝到它时,仿佛就能回到那个熟悉的家乡,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快乐和幸福。那吕蒙烤饼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身处他乡的游子与家乡紧紧相连。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张几块钱的薄饼,更是一种对家乡的怀念,对儿时的怀念。同时阿姨也告诉我们这个饼也是每年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买一点回去,当因为工作忙或者有什么事而不能回家过年的游子,在外地吃上一口吕蒙烤饼,就仿佛自己回到家人身边,回到家乡和亲戚朋友一起的感觉。

 浅浅薄饼,深深乡愁。王阿姨所做的不仅是维持一家生计的东西,做的更是一种思念,一种对在外游子的关心和爱,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让他们仿佛已经回到了家乡。

相关内容

吕蒙烤饼——非遗文化走进现实

吕蒙烤饼是镇江的一项非遗美食,2013年7月“吕蒙烤饼制作技艺”项目被镇江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我组成员五人按照与“非遗”传承人袁金宝先生...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