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齐宇宸 谢风杰)清明假期期间,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萝卜快跑"课题组赴武汉开展实地调研,足迹覆盖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洪山区四大核心城区,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多元方法,系统梳理自动驾驶技术对城市交通生态的重构效应。
调研组在江汉区重点开展田野调查,与20余名网约车司机面对面交流发现,"苕萝卜"已成为当地司机群体的高频词。有受访者指出:"早晚高峰时段,自动驾驶车辆的无差别派单加剧了道路拥堵,原本40分钟的路程经常要耗时一个半小时。"此外,职业竞争压力成为焦点话题,近60%的受访司机认为新型运力正在挤压传统就业空间。
研究团队创新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在社区、商圈、交通枢纽等典型场景记录"人机共驾"的真实图景。数据显示,回收的217份有效问卷中,73%的私家车主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持保留态度,而82%的受访乘客则对乘车体验表示满意。这种认知差异折射出技术创新与社会接受度之间的张力。
课题负责人袁老师表示:"我们不仅关注技术迭代本身,更重视其引发的制度重构与社会适应问题。"团队后续将建立动态监测模型,持续追踪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多方博弈,研究成果有望为智能交通治理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出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