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梁泽琪
团队成员:王婧瑶、汤雨欣、周宇涛、蔡松林
指导老师:王敏、米成龙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浙江湖州善琏镇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价值,探索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新路径,加强运河沿岸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七月上旬,“运河印记,寻脉湖笔”实践小队来到了浙江湖州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湖笔的起源与现代发展脉络,揭开中国文房四宝之首--湖笔的神秘面纱。
壹--蕴藏千年历史文化
实践小队的第一站来到湖笔博物馆和中国湖笔文化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湖笔的历史渊源。湖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多年的秦汉时期,由秦代蒙恬改良,以“三义四德”著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首。随着历史的演进,湖笔的制作工艺不断精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千百年来,湖笔以其“尖、齐、圆、健”的独特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追捧的书写工具,更在中华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团队来到“善琏湖笔厂”探究湖笔制作流程。有幸邀请到了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晓华老师,在王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湖笔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包括水盆、结头、车斗、择笔、刻字等大流程和众多小流程,每一步都需要制作者的极致耐心与精湛技艺。特别是在“水盆”这一关键步骤中,在对制作者的操作姿势有严格的规范之外,还要求在特制的水盆中精挑细选,从万千毫毛中萃取出最佳原料。其独特的“湖颖”技艺,使得湖笔品质卓越,甲冠天下,造就“三义(精、纯、美)四德(尖、齐、圆、健)”的优良品性。
除此之外,善琏湖笔厂还建有传承馆与展示馆。传承馆里呈有制作湖笔的各项不同原材料、工具。馆内展示了由湖笔完成的优秀作品,以及传承人们进行书法教授的场所。湖笔厂通过这一系列良好的交互设备,能更好地让来访研学的人体会到非遗的魅力。
叁--文化与产业融合
实践团队来到“善琏湖笔一条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有一些慢下来的身影,用一颗匠心,守护着千年的技艺与文化的根脉。实践小队成员们有幸采访到了拥有四十年制笔经验的制笔大师吕卫国老师,在交流中,感受他对湖笔的独特情怀,聆听关于湖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故事。
吕老师凭借其在抖音平台上的精彩分享,已经吸引了超过十万名忠实粉丝,他将现代直播与古法制笔相结合传承非遗,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新的契机和平台。与其等人来,不如主动让别人了解,湖笔也通过了这一方式重现于大众目光。
小镇通过完善湖笔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了一条集制作、展示、销售和鉴藏于一体的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湖笔产业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和增收。湖笔小镇还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培育出多家享有“浙江制造”品牌的企业,并注重提升湖笔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通过参加国内外展览、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提高湖笔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实践小队对街边的其他匠人进行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制笔的员工年龄集中在了五十岁以上,这一非遗技术面临人员短缺,正是有了这一代人的坚持与努力才让我们看到这一文明瑰宝。如今湖笔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正式纳入法律框架,其保护意义更加重大且刻不容缓。
肆--运河印记—湖州文化
湖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其运河段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实践小队来到了位于湖州的含山风景区,这里是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有助于整合沿线各地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湖笔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联合对外展示和推广文化,共同提升大运河文化和湖笔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结
湖州段在运河长卷中熠熠生辉,运迹天下。茶香故里、非遗湖笔等墨宝文化绵亘至今,呈现出深邃的文化魅力与蓬勃的产业活力。在文化血脉的延续中,实践队将积极探索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助推诗路文化带建设。让更多人了解湖笔、爱上湖笔,共同守护这份来自千年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