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自二十大以来,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思想,认真践行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水利工作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进展。水润民生,溯源江澜。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治水的先驱,张謇的治水历程与其治水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水利建设的探索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24年7月至8月,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调研团“在水一方,溯洄江澜”于江苏南通进行了一场为期一月的考察研究。此次实践目标明确,路线清晰,实践团成员重历张謇治水历程,获取一手水利思想资料,深入研究张建水利思想内涵,发掘其治国思想。调研团切身实地走访与考察,运用多种方式梳理水利文化脉络,传播水利精神,鼓励大众深入探究伟人治水治国思想。
图一:实践团开展线上会议
在7月上旬的准备工作中,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对此次实践的分工与路径达成共识。会议初步择定了实践地点与顺序,并决定采用云实践与实地考察、资料库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完成调研活动。实践成员结合调研实际确拟四步走计划,即网络资料研读(通过河海大学图书馆、知网等)、实地场馆走访(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献资料翻译与云端可视化制作。
图二:在南通市档案馆实地调研
7月20日,实践团抵达南通市档案馆,进行为期一天的资料收集工作。次日,成员们前往南通市图书馆,继续深入挖掘关于张謇的文化资料。在留存张謇水利体系建设和一手水利思想资料调取整理过程中,团队成员浏览张謇水利建设的规划文件、工程图、地区民生报告以及建设后的保护与开发情况等资料。获取张謇的治淮导论相关资料,翻阅水楗、水闸、港口、堤坝等水利设施共同构成的张謇水利系统于南通境内及周边城市遍布情况报告,了解南通市沿江水楗体系的构建,感受南通水利发展史与城市建设史的共存。此站行程为后续实践推进与进一步探究张謇水利思想实践的可视化展现打下基础。
图三:实践团访问南京市图书馆
8月3日,实践团队返回河海大学西康路档案馆,结合河海大学水利发展史与南通市一手资料进行研究整理。自1915年经张謇着手创立我国第一所高等水利工程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以来,河海大学为近代水利事业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材,从此中国进入专业水利人才成为治水主体的时代。实践团着力挖掘水利特色教育体系内涵,明确其在防洪抗灾、保障生产、推进航运等水利建设领域的深远意义;深入肯定其“治江三说”理论对推动水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促进国家水网的建设所发挥的奠基作用。团队成员进一步坚定了“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风理念。
8月4日,调研项目实地环节宣告结束,项目进入二阶段会议。团队成员针对此次实践资料开展资料云转化,扩展导入水利文献与图文数据,建立数据分类,进一步细化数据索引与资料对应。坚持张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水利思想基础,以“水利经济思想”、“水利科技思想”以及“水利教育思想”为主体构建张謇水利思想体系;丰富水文化的深刻内涵,推动水文化发展,使得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化发展紧密联系,助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实现数据多元整合,加强对张謇水利思想的数字化传播,促进文献现代化解读与研究。在文献与数字化结合中,实践成员更加深刻感悟到了河海人在水利建设领域的责任与未来,“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负邦人期”。
图四:观长河中下游地理位置
不忘前人,砥砺当下。实践团队在张建水利思想的体系构建中了解了张謇对中国现当代水利事业的卓越贡献。无论是其“切近民生之事业,不能久缓”的责任担当,亦或是“治河,科学的事业也”的谨严持守,张謇以己为标不断激励着河海学子恪守初心。新时代的河海学子们也定将不负前人,以“士负国家之责”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一往无前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图五:阅读张謇文化研究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