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明确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的国家“江河战略”,河海大学商学院“在水一方,溯洄江澜”水网文化建设实践团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探索路径,通过走访多地从而深刻理解张謇的水利精神,为智慧水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贡献水之子青春力量。
实践团于7月6日召开视频会议决定启动相关的水网计划,并对团队成员的实践研究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会议上,团队对原有的大型项目进行了细化,并讨论了文件采集、文献加工、翻译及验证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这次讨论为团队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操作框架。
图一:团队召开线上会议
7月20日,团队组织前往南通市档案馆,进行为期一天的资料收集工作。次日,成员们前往南通市图书馆,继续深入挖掘关于张謇的文化资料。在这两地,团队成员主要收集了张謇的水利经济和水利科技思想相关资料。通过对南通水网、沿江水键、苏北垦牡公司等遗址的留存考察,在南通图书馆、档案馆获取第一手资料,实践团总结梳理张謇治水用水的方法和与水共生的精神,进而推动“张謇水利思想”与国家水网建设的大背景相融合,赋予其时代价值。从而推动其水利思想的传播,让公众懂得水利精神,启发现代水利建设。
图二:团队在南通市档案馆进行访问
8月3日,团队东通前往西康路档案馆,对张謇在河海大学的教育历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总结出了他的水利教育思想。这些实地考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几十年兴办实业的经历,使张謇深谙教育与实业的关系,他强调“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要求学生们一要掌握扎实的治理水患的真才实学,将在校所学奉献给祖国的水利事业。河海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张謇研究和传承弘扬张謇的精神,并把开展、传承、弘扬张謇水利教育思想作为学校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张謇关于水利教育的思想遗产为推进中国式水利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水利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丰沛滋养,是新征程上汇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合力的宝贵矿藏,更是现代水网建设的起点与源泉。
图三:团队成员在线搜集张謇资料
在考察过程中,团队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而数字化是其一大特色。首先,团队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摘抄和编录,并对它们的体系进行了整理。随后,利用可视化的网络平台系统,将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化处理和展示。数字化文献不仅可以实现多人同时阅读,还可以将不同板块单独进行汇总,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对于张謇文化的研究。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不仅推动了张謇人文知识向更大范围的公众开放,而且在传承方面具有很好的传播作用。
图四:对荷兰工程师特莱克在南通的水利贡献进行研究
河海大学“在水一方,溯洄江澜”水网文化建设实践团通过走访南京市图书馆、档案馆以及西康路档案馆,以多种研究形式,探索了张謇的水利经济思想、水利科技思想以及水利教育思想。实践团成员在本次活动中秉持着“天下有溺犹己溺”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展现了水之子的风采,同时也积累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发扬张謇精神的宝贵经验。
图五:团队所构建实践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