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韵流长,文化传承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观赏泥印传承作品。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义宁 摄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感受泥印作品的制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董浩芮 摄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徐敏超 摄
(通讯员:马梦琦)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澄泥印,作为黄河流域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24年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路生花”实践队来到东营市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探秘非遗文化澄泥印的制作工艺。在实践中,实践队员走访了多位澄泥印的传承人,亲眼见证了他们如何从黄河泥沙中精选材料,经过多道工序,最终制成精美的印章。每一步工序都透露着匠心独运,每一枚印章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实践团队的第一站是位于山东省的东营市。在这里,“泥路生花”实践队成员有幸遇到了王师傅,一位拥有四十多年澄泥印制作经验的老师傅。王师傅手中的泥块在他的巧手下,逐渐变成了一枚枚精美的印章。他介绍说,澄泥印的制作过程极其繁琐,从选泥、澄泥、制坯、雕刻到烧制,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技艺与耐心。通过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我了解到澄泥印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项传统手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年轻一代对手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少,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也越来越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逐渐萎缩。王师傅无奈地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轻松快捷的生活方式,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团队成员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传统手艺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技艺精湛却难以吸引新一代的传承者。
面对传承的难题,“泥路生花”社会实践团队集思广益,通过实践后的不断复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建议。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澄泥印打造成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此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也是拓宽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推广,甚至将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手艺。(审核:董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