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非遗优势,搭建传承平台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体验澄泥印的制作过程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董浩芮 摄
图为澄泥印产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董浩芮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照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董浩芮 摄
大学生网报泰安7月27日讯(通讯员 王子涵)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黄河澄泥印店铺里,各种各样的澄泥印艺术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澄泥印用黄河岸边的红泥制成,经过揉制、压坯、雕刻、抛光以及烧制等20余道工序,红泥变得质地坚硬、光泽圆润,易于雕刻,成为传统艺术的载体。聚焦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路生花实践队的队员于2024年7月27日来到盐窝镇南岭村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进行实地调研。
了解背景,实地走访
实践队队员来到了“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体验非遗技艺,感受文化魅力。通过实践队队员的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多渠道拓宽非遗项目发展空间,将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相结合,让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经济发展互相融合,激活非遗生命力,助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聚焦实际,寻找对策
泥路生花实践队通过这次在东营市“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的实地调研学习,了解到“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项目实施进度。同时经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意识到非遗技艺如何创新传播方式,如何永续传承非遗文化是关键。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利津县要深度发掘世代传承和土生土长的特色民俗项目,注重非遗文化的创新转化,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打造特色突出、氛围浓厚、体验感强的非遗特色街巷。
从寻土、择土、取土,到淘洗、沉淀、塑形,再到雕刻、抛光、烧成,一方小小澄泥印的形成要经过20多道复杂工序,凝结着传承人张金霞的心血和汗水。张金霞不断研发黄河澄泥陶印加工方式,现有柴窑、电窑和气窑三种烧制手段,每种因窑炉结构和加热原料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烧成气氛,从而使泥印呈现红、黑、灰、黄、白、浅黄、浅红、紫等颜色不同的颜色和质感,极富艺术美感,用来篆刻精细的朱文印或创作奔放写意印,都是再好不过了。小印章内蕴含着黄河母亲的巨大能量,其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意义吸引着书画爱好者和广大游客,为黄河文化的繁荣发展增添着新的光彩。
面向未来,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黄河澄泥印的精湛技艺。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通过“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项目,加大非遗展示力度,广泛开展非遗展演、传习体验活动、非遗进景区等系列展示活动,向大众普及非遗知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千百年而不衰,黄河澄泥印技艺流传千百年而不失,靠的正是东营市利津县的传承创新,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的不懈坚持。(审核:董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