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校友,“芯”火相传——葛芬老师专访
2024年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情系校友,‘芯’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队再度出发,寻访优秀校友,重温南航故事。葛芬老师接受了团队采访,向南航学子分享了宝贵经验、讲述了她与南航二十余年的故事。
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情系校友,“芯”火相传
实践内容:为了促进学校与校友之间的紧密联系,传承南航精神,激发新一代学子对母校的热爱与责任感,我们团队特地开展了这次采访校友的活动。通过与校友们的深入对话,我们希望能够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经验,理解他们对南航的深厚情感。
实践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
人物介绍
葛芬,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助理。本硕博均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多核系统芯片体系结构,专用数字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图为葛芬老师与团队同学合影】
访谈成果
1.兴趣使然,跟随本心
葛老师本科攻读通信工程专业,如今对多核系统芯片体系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葛老师告诉我们,兴趣是她坚持研究的首要原因,本科时期的一些基础课程学习让她对计算机中处理器的工作运转原理产生了好奇,这样的好奇心使她在研究生阶段仍然选择了电路与系统方向进行研究,后来的博士深造、毕业投身学术的经历也是源于葛老师对计算机处理器的研究兴趣。
葛老师告诉大家:时代技术在不断更新,如果有兴趣爱好、有热忱,想要去深入的研究,那么在学术科研上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作为大学老师,除了承担着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外,还要对研究生进行指导,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指导目标。单以研究生为例,与本科生的差异就在于研究生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科研方向,而研究生又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对学术型研究生要强调学术科研能力,如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培养;对专业型研究生要强调实践能力,如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对于在不同阶段的教学培养差异,葛老师选择因材施教,改革当前的教学方式,寻找并研究出更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模式。
在不断的教学调整改革中,学生们有了更适合他们的发展途径,同时学生们的成果中也有老师的辅导与教诲。通过一些国家级、省级项目的研究,葛老师的自身能力有了提升,她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体现。与同学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葛老师的教学过程无疑很好地体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教学相长”的理念。
【图为葛芬老师接受采访】
3.反复钻研,学无止境
葛老师提到,做科学研究,一方面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一方面是做创新性研究。
承担实际工程课题时,她的团队常常要深入公司,与对方洽谈需求,来解决他们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有突发情况,比如反复调试,耗费大量时间后仍然无法得到预期结果;调试过程中又暴露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这时就需要考验自身临场应对的能力与知识的把握程度,要在实际现场边修改代码边重新进行调试。
做创新性的研究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以葛老师的研究方向来看,多核系统以前多用传统算法或方法来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但随着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应用愈发广泛,多核的应用场景可能会涉及人工智能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其他的大模型。面向这样的应用场景,设计方案可能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比如如何提供更大的算力,如何实现嵌入式系统低功耗等等。对于这些新问题,葛老师认为她需要持续地探索和学习,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科技前沿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反复钻研,学无止境”是葛老师面对科技进步和工程挑战时一直秉持的应对策略。
【图为葛芬老师接受采访】
葛芬老师寄语
现在的时代发展迅速,各种媒体环境都比较发达,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挑战性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一个软硬件设施条件都非常好的大学环境里面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中,或者是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尽自己所能,为自己创造一片美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