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做梦,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就曾说过,“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的。”可见,梦境往往与现实相关联,这样一虚一实的世界常常会让我们不由自主产生各种想法与思考,导演诺兰于2010年上映的电影《盗梦空间》就是一部围绕“人的梦境”拍摄的科幻类大片,一经上映引起世界范围的热议,被奉为经典烧脑神片。即便上映多年后,对该片的逻辑、细节、内涵等方面的讨论仍然持续不断。诺兰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为观众打开了一道意识的大门。
《盗梦空间》,顾名思义,其主要叙事是基于主角的梦境而展开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盗梦者柯布(Cobb)因盗取他人梦境失败面临被杀的风险,因此不得不与被盗取梦境者斋藤(Saito)合作,从能源大亨之子费舍(Fischer)的潜意识中植入思想,并重塑其梦境的故事。导演诺兰在影片中大量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利用打乱时空的非线性叙事,深入到人的无意识世界中,构建出多重梦境并与现实交织,既让观众跟着主角一起探索又让观众解密,令无数影迷感到复杂、烧脑但又沉醉其中。
影片围绕梦境展开叙事,既有现实的依托也有梦境的展示,在叙事结构上存在两条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时间线索——主人公柯布因无法归国与孩子们团聚而不得不为斋藤工作,带领盗梦团队以费舍为目标展开“意念植入”的行动;另一条为虚拟的梦境中的时间线索,这条线索在柯布对妻子的愧疚与救赎中交缠推进。
虽然影片充满悬疑与谜题,但影片的主题仍是爱与救赎。影片一开始,柯布对于妻子梅尔(Mal)的死不能释怀,甚至因为梅尔在梦境中的干扰而无法造梦,不得不寻找新的造梦者。随着影片的发展,柯布逐渐厘清自己对梅尔的感情,逐步走出心理阴霾,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盗梦空间》以救赎为目的,爱是实现救赎的桥梁:柯布得到救赎是因为对妻子的爱,更是因为对孩子的爱;费舍得到救赎是因为对父亲难以割舍的爱。在影片的开头,柯布在躺在沙滩上,看到不远处自己的两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的身影,但是他始终只能看到孩子们的背影,无法看到孩子们的正面,这为影片设置了一个悬念。在影片的结尾处,当柯布终于归国回家时,他再次看到孩子们玩耍的背影,但这一次孩子们转过身来,他终于看到了孩子们的脸。这与影片开头处柯布希冀团圆的诉求相呼应。
虽然救赎与本心是美国电影常见的题材之一,主题略显老套,但新瓶装旧酒,只要酒香,仍然能吸引观众。《盗梦空间》就向观众表达了一种情感诉求———如果你不能真正认识到你爱的是什么,你永远不会得到救赎。这种情感诉求隐藏在创新的叙事结构中,与故事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最后通过呼应的方式使得观众印象深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讯员 王玉凤)
图为《盗梦空间》影片宣传海报。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玉凤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