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药所生,皆有境界;草木有灵,人间有情。为深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行业经营模式及现代化发展路径,7月9日,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星火·追寻”红色筑梦实践团来到了烟台市华毓中医馆,通过参观体验、深度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中医药行业内部,在记录中医药从业者真知灼见的同时,探索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焕新之道。访谈前期,我们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制作了不同的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以确保获取更为全面且真实的调研数据。进入中医馆后,团队成员分别对中医药从业者和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从多维度了解到不同角色背景下对于中医药文化延续振兴的看法与建议,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信念坚定守其根,不忘清风医者心在华毓中医馆王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一同参观了明目室、理疗室、针灸室等各个工作室,深切感受到当下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多样化与一体化。在访谈过程中,王老师告诉我们:“中医药文化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坚守中医药本真的基础上,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希望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让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与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中医馆工作者进行访谈。刘晓宇 摄 叶嘉莹有言:“卅载光阴弹指间,未因墨染是初心。”中医药从业者始终将中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记清风来时的那份纯真和初心的澄明,立足中医药文化传统根基,保持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应明理晓情,励志笃行,用信念去坚守本真,用创新来丰富发展,不负中医药从业者的嘱托,去思、去行、去探索,为中医药文化振兴不断注入青春活力。传承创新互成就,砥砺前行破困境团队成员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发现,华毓中医馆突破传统局限,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老中医坐诊、科技医疗检测、媒体宣传、理疗体验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型道路。医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治疗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全维度体测技术、红外线体质评估、足三里穴位电疗法等现代医疗检测技术,辅助老中医传统的切脉诊断,真正实现了文化与创新齐飞,传承与发展共色。图为中医馆介绍人带领团队成员体验馆内检测设备。刘晓宇 摄 当谈及中医药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时,中医馆负责人思考良久,分别从中医药自身局限、文化传承力量不足两方面进行了回答:首先,西医主要对病情进行数据化分析得出更为直观而细致的诊断划分,而中医往往是比较模糊的概念,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医药被大众所质疑的现状。除此之外,她还提到人才缺失也是中医药文化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现如今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新型人才投入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去。鉴往所以知来,守正故能创新。传承之路面临多方挑战,而中医药不仅仅是古书上“东方本草,任重道远”的提醒,还需要一代代守护人的共同谱写,更需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真心。于时代浪潮间,我们应守心如故,除虚握实,用历尽千帆举足若轻的沉淀、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的坚持、风起云涌紧跟时代的创新,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文化自信依如故,赓续绵延谱新篇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流转,丹心永固。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物质力量的支撑,也亟需不竭精神力量的浇筑,文化自信始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深植于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始终保持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哲学思想,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宝贵的时代价值。
“西医固然走在时代前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中医药会被淘汰。”王老师满怀信心地说道。疫情大考过后,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为更好适应现代化发展,中医药行业正不断探索实现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望、闻、问、切到数字科技赋能,从古老的“治未病”理论到中医预防保健体力技术的发展,中医既打开了大门,又守牢了底线,既遵循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创新活力。千秋万代,通达古今,中医文化都在用自信的光芒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年谱轮回映新朝,同舟共济展华章。文化传承是精神火炬的接力,是上一代满含期许的交付,是后人怀揣崇敬的传承。《人民日报》中这样说道:“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恰逢青春盛世,我们应用行动将中医药文化之芽培育成参天大树,承其经典,创其新生。唯有深谙薪火相传,守正创新,方能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稳步前进,扬帆远航。(通讯员:李若晗)
图为团队成员与中医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褚召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