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不仅是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和谐与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国家和社区的道德水准和公民责任感。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2024年7月21日至8月4日,中国矿业大学心灵双约支教团第一支教分队赴睢宁县魏楼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志愿服务的火炬长明”。
“德”润人心,国学育人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从小抓起。支教队成员依据当地留守儿童认知情况,精心设计了国学课程。他们不仅向孩子们讲解典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注重联系实际,让国学理论由抽象走向实际。同时,支教队成员还将大道理化为生动的小故事,使国学经典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促进其产生积极影响。在国学课堂上,支教队成员通过分享《百合花的故事》,培养孩子们的内心强大;通过讲述《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引导孩子们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宋词《定风波》,教育孩子们学习苏轼的坦荡与豪迈。孩子们对国学经典的魅力沉醉不已,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以国学为雨,润益童心,支教队成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传统文化之种。
图为凌莺倩老师向学生展示京剧片段。张雨萌 供图。
生命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挑战,正是这些未知和挑战构成了我们探索世界的道路。在这条充满神秘和科学气息的道路上,支教队的成员们致力于为孩子们带来知识星火。他们开设了自然科普课程和科学课程,向孩子们分享丰富的科学知识。
从逆温现象的形成原理,到三棱镜如何将光线分解成七彩光谱,从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到如何制作不沾水的神奇纸巾小实验……这些神奇而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在这些实验中,孩子们不仅亲眼见证了科学的奇妙,还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和思考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对科学实验背后的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愿意去深入探索和了解科学的世界。
图为张雨萌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孙安娜 供图。
强健的体魄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坚实基础。支教队的成员们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在课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通过体育课程,学生们感受到了运动中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支教队成员们在课程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进行各种热身活动,并开设了多元课程如练习太极拳、跆拳道以及各类集体游戏,锻炼学生们的身体。此外,支教队成员们还策划了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如拔河比赛,通过力量的拼搏,凸显了团队协作和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欢笑,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操场上空回荡,体育竞技的乐趣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闭幕式上,孩子们展示了他们练习跆拳道的规范动作,拳拳入心,声声入耳。体育课程,不仅强健了他们的体魄,更为他们的精神世界点燃了一盏长明灯,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葆有充沛的活力和勇气。
图为邓丰怿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张雨萌 供图。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魏楼村的孩子们有着天籁般的声音和对美的独特理解,在支教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在绘画课上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绘制自己的奇思妙想;在音乐课上一展歌喉,抒发着内心情绪万千;在手工课上大胆拼组,创造着独属于孩子们的礼物……多姿多彩的美育课程充实了留守儿童们的暑期生活,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解读和纯真的感知。他们用一双清澈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用一颗无邪的心灵,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孩子们的作品,无论是稚嫩的画作,还是简单的手工,都充满了对“美”的最佳阐释。他们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让支教队成员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孩子们作品不仅仅是对“美”的阐释,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学生进行手工课操作。张雨萌 供图。
心灵双约支教团第一分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的开展,标志着支教队员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忱一步。他们不仅身体力行地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更以一颗赤诚之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帮助和改善当地教育条件的工作中。支教队成员秉承“知行合一”的原则,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内的多元化课程,使他们在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稳健地迈出自我成长的步伐。支教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芦惠莹 孙安娜 张雨萌
指导老师 姚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