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至8月4日,中国矿业大学“心灵双约”支教团第一分队共计12名大学生志愿者赴睢宁县魏楼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呵护留守儿童心灵,助力心桥工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乡镇居民进城务工的人数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亦在上升。多项数据表明,多数孩童将可能常年处于缺乏必要的家庭关爱和监护,易感孤独和被忽视的处境,该处境将会导致安全感缺失、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结果,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极其不利。为及时干预解决相关问题,支教队成员结合当地学生均为留守儿童的特性开设心理特色课,星火接力,让爱传递,助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谈论梦想职业,筑基美好未来
视远而知落足,有念方可笃行。为拓宽学生视野,打下职业生涯规划扎实基础,心理特色课开展梦想职业专题。
在课堂上,支教团成员与同学们关于身边的职业种类进行广泛地交流与分享,同学们展开对自己未来的期望,用纸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未来职业。收到孩子们的作品后,支教队成员鼓励优秀作品作者上台分享,为其他同学提供多方面的引导,同时也对梦想职业仍感较为迷茫的同学适时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长处与爱好去选择目标。课后,两位心理教师将作品汇总,认真审阅后批注给予反馈和鼓励。
图示为心理课程教师张雨萌带领学生讨论自己的梦想。李沐远 供图。
探寻自我内心,发掘个人潜能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有发掘出来,才能加以利用,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考虑到留守儿童可能存在自卑、不自信等负面心理,心理课程教师孙安娜决定同孩子们一起踏上寻找自己的旅程。
课程以同学们创作自画像开始,学生基于自我了解先行进行创作,之后再由同桌进行补充,进而进行小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借由讨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补足,也使自我内核更趋稳定。最后,支教队成员要求学生对于自画像及讨论内容予以总结,绘制一张包含自己喜欢事物、梦想等内心想法的地图,更好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图为心理课教师金禹辛带领同学制作“压力弹簧”。邓丰怿 供图。
思索人际关系,逐时光而深远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良友的陪伴能让人感到幸福,收获成长,变得更加坚强。支教队成员以学生与朋友相处中面临的问题切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真正友谊的内涵,过程中,根据同学们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用亲切通俗的语言向同学们教授了让友谊发亮的原则:宽容理解,相互尊重,认真倾听,热情友善,互帮互助。
据了解,通过这堂《维系友谊》的心理课程,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友谊的定义,增强了对朋友的尊重和理解,更加注重表达沟通能力的提升。心理课程教师金禹辛感慨颇多,分享道:“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友谊是份不变的承诺,即使后来天各一方,想起携手走过的风雨,也会觉得心中温暖,希望朋友在成长路上的陪伴,能让学生们心理更加健康。”课后,同学们也表示明白了友谊的可贵,会更加珍惜友谊。
图为心理教师金禹辛带领学生树立人际网格。卞金亮 供图。
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心理特色课的开设如同一盏明灯,驱散孤独与困惑的阴霾,为他们搭建起一个倾诉与分享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学会了正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理解与处理他人感受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我的抗逆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该课程,留守儿童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探索自我,发现个人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这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也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内核基础。
通讯员 金禹辛 王生雨 卞金亮
指导老师 姚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