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南大学“56度中南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西藏拉萨开展“藏韵探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探寻雪域高原上古老的文化传统,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彩民族,一脉相承。探索雪域高原文化,共筑中华文化辉煌。
藏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实践团由11名成员组成,他们怀揣着对藏文化的无限热爱与对民族团结的深切期盼,踏上了这片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土地。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拉萨市的多个角落,亲身体验并调研了藏族艺术的独特魅力。他们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热振寺等著名建筑,深刻领略了藏族建筑风格的宏伟与精致;同时,还与唐卡画师强巴赤列等当地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了唐卡、藏戏、服饰等藏族艺术的精髓。在堆龙德庆区,实践团成员们对当地特产如糌粑、牛肉干、酥油等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了解了这些特产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传统制作工艺。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了望果节、雪顿节等藏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与当地居民同欢共庆,亲身体验了节日的欢乐与传统习俗的魅力。
藏韵探秘,唐卡的匠心独运。
唐卡,这一源自西藏的佛教绘画艺术,以其丰富的色彩、精细的线条和深厚的宗教内涵,被誉为“携带的庙宇”。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首先通过采访唐卡老师以及学习唐卡的学徒。了解了唐卡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随后,在专业唐卡画师的指导下,成员们亲手体验了绘制唐卡的整个过程,从准备画布、磨制矿物颜料到勾勒线条、上色,每一步都凝聚着耐心和细致。
"老师在第一节课向我说要作为一名画唐卡的人你要画好一幅好唐卡要先做一个好人,才可以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去画好每一个唐卡。”
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向实践团分享了自己对唐卡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也向实践团介绍了现在唐卡这一文化遗产在国家和西藏文化厅的资助下在发展的很好,同时他们也与实践团成员们一起探讨了如何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为了加深体验,活动还特别安排了一次参观当地唐卡艺术工作坊的行程。在工作坊中,青少年们亲眼目睹了唐卡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并有机会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于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增强我们以及广大的西藏青年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实践团不仅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艺术体验,更对唐卡艺术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实践团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将继续在文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实践团期待,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让唐卡艺术这一民族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为唐卡画师强巴赤列老师作画 拉琼供图
藏韵探秘,糌粑的千年传承。
糌粑,作为藏区的主要食品之一,其制作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是高原人民智慧的结晶。
活动伊始,实践团邀请到了当地知名的糌粑制作大师,为实践团详细讲解了糌粑的起源、种类及营养价值。通过老师的介绍,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糌粑不仅是藏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民族情感。
接下来,成员们分组进行了糌粑制作的实践操作。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将青稞炒熟、磨粉,并掌握揉捏糌粑面团的关键技巧。每个步骤,都让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美食制作的精细与不易。除此之外,成员们通过观看老师们的制作糌粑的视频、参与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了糌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将这一传统美食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同时,成员们还参观了当地糌粑生产工厂,亲眼目睹了糌粑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并有机会与老师傅进行交流和采访,了解现代生产工艺与传统制作方法的区别与融合。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西藏青年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糌粑师傅 拉琼供图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包容性,涵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团探索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共筑辉煌的多元中华文化。
中南大学“56度中南民族团结实践团”的此次西藏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与洗礼。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民族团结的崇高理念,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融合,期待实践团能够将此次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带回校园,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布达拉宫广场 拉琼供图
通讯员 王嘉懿 龙色拉吉 旦增桑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