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七月,“星心助翼”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机会,也让我们有机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增进对社会的理解。尽管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青春、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我而言,于大家而言,都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经历!
首先是支教工作安排。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因素,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们于2024年7月4日抵达吉首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了长达两周的支教助学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支教课程设立了趣味英语、音乐游戏、精细手工、神奇的物理等多项趣味课程。充分考虑了特殊儿童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制定了生动有趣的文化课程。志愿者们积极与小朋友们进行互动,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困惑,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此次支教工作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与孩子们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主要负责管理班级秩序,辅助授课志愿者正常授课以及记录工作,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支教工作的圆满成功很大部分取决于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当然离不开队员们的深思熟虑,策划安排和亲自精心的准备,每一步都渗满了每一个成员们的汗水和辛劳。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我的同伴们没有叫一声苦一声累,任劳任怨,学会苦中作乐,才能把每项工作做好。从这次活动,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因为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分工明确又协同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调研工作安排上,我们前往了湘西州博物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调研工作,为苗族鼓舞与土家族毛古斯舞的独特与神秘惊叹连连,置身于湘西州千年的时光流转中,学傩祭文化、品苗绣技艺、观工艺珍宝,共同寻找历史长河中的记忆,感受湘西非遗文化内涵,在近距离的接触中亲身感受湘西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底蕴。第二站,实践团抵达吉首市峒河游园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需求满足度主题调查研究,探索满足当地老年人需求的有效途径,并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多措并举“防溺水” 全面筑牢“安全网”,在开展调研工作的同时,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吉首市杨家坪路与雅溪街道周边儿童讲解了怎样预防溺水、溺水后应如何自救等安全常识,通过列举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用手机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使防溺水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引导他们要牢记预防溺水“六不准”和“四牢记”。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号召,我们前往乾州农贸市场依次开展调研工作,以“探寻乾州农贸市场,产业并举迸新生——乡村振兴视角下了解乾州特色民族产业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新生”为主题,深入调研当地农贸市场文化与特色民族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实践过程中,我的核心工作集中于撰写新闻稿件与编辑推文,旨在叙述乡村故事,传递乡村力量,并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热血。在此期间,我始终致力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积极挑战自我,勇于突破个人舒适区。在团队工作方面,我们团队成员间同甘共苦、共同生活的经历,充分彰显了团队合作的高效与默契。每一篇推文的诞生,都离不开内容撰写者、编辑人员以及摄影师的紧密协作。原本需要个人两到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团队的集体努力下,能够在一天之内高效完成。这一流程不仅锤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团队的合作与协作中,我们共同培育了坚固的友谊,我荣幸地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回顾这两周的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凝聚青春力量,践行使命担当”这句话的分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探索者、亲历者,更是学习者。实践的价值,正在于这一路的历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正是我们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播种下了爱的希望,愿这份希望如参天大树般茁壮成长,让更多的青年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凝聚起中国力量,争做新时代的楷模。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短暂的“三下乡”经历并非终点,青春的脚步始终向前,永不停歇。这个盛夏,我们齐聚家乡,身逢盛世,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青年应与时偕行,在热烈的青春岁月中,放飞梦想,拼搏进取,书写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