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7月22日,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语通八方 籽籽同心”推普实践团围绕“推普主力乡村振兴”主题,前往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多样推普活动。推普成员结合手工制作与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并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非遗漆扇手工活动的开展
通过非遗漆扇制作活动推广普通话,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普通话,从而达到文化传承和语言教育的双重效果。讲解漆扇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对漆扇有全方位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自己制作的兴趣。在制作完成后会有很高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图为学生与漆扇合照 (供图:曾科祥)
图为手工课结束后漆扇晾晒 (供图:李爽)
京剧发箍制作活动举行
在活动开始时,推普成员用用普通话进行开场白,介绍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都能理解。在学生动手制作京剧发箍的过程中,推普成员用普通话进行实时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步骤都能被学生理解和执行。学生完成京剧发箍的制作后,推普成员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和过程,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普通话的使用。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京剧发箍制作活动中有效地推广普通话,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这一国家通用语言。
图3发箍展示 (供图:曾科祥)
图4学生佩戴发箍 (供图:易晓艳)
金水漏印的制作
金水漏印是傣族剪纸工艺的延伸,融合了傣族本土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独特寺庙装饰艺术。这种技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推普成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推普成员总结本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水漏印的技艺,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图5学生制作金水漏印 (供图:张雪楠)
图6学生制作金水漏印 (供图:赵灵利)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通话推广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非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提升普通话的普及率,促进不同语言背景人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这种互动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鼓励学生用普通话表达对漆扇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能增强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样的结合方式,推普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