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阿克陶县普通话普及工作,东华理工大学“普惠乡村”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创新启航,率先推出“小手拉大手,共筑推普梦”行动计划。该计划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依托国家语言文字基地(东华理工大学)前期推普的优势成果,深入阿克陶县昆仑佳苑社区,旨在通过家校社联动,构建常态化的普通话推广体系。
行动计划不仅是对2022年“红色”推普,2023年“多彩”推普成果的巩固与升华,更是以新模式、新举措,快速扩大推普人群覆盖面,加速形成“一人学习,全家受益,社区共融”的良好氛围,确保普通话成为连接各年龄层、促进文化认同的坚实桥梁。通过这一模式,团队致力于培养更多普通话小能手,带动家庭,影响社区,最终实现普通话在阿克陶县的广泛普及与深入人心。
以教筑基:大手托小手,孕育推普希望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征程中,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成为培育新一代文化传承者与推广者的关键力量。实践队员以“以教筑基”为核心理念,通过“大手托小手”的方式,开创“推普+”模式的多样普通话课堂,不仅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更着重培养了一批批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小小推普员。
在课堂上,他们巧妙地将普通话教学融入音乐、绘画、诵读、书法、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之中,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孩子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广阔文化世界的大门。
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普通话的学生,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推普培训课”,旨在传授推普技巧和经验。这些小小推普员们,在掌握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后,成为了连接家庭与社区的桥梁,日后也有能力参与到地方性推普活动中,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传递语言文化的力量。
以带促进:小手拉大手,释放推普效能
在“普惠乡村”的实践中,“小手拉大手”成为了边疆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后,开始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回馈给家人与社区,辐射带动身边的人学普通话、用普通话。
在家中,孩子们开展亲子绘本阅读,与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并拍摄视频,将普通话带入家庭,用每一个清晰的发音,每一个流畅的句子,搭建起一座连接亲子情感的桥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享受温馨的亲自阅读时光。
团队成员带领“小小推普员”来到了社区、巴扎集市和阿克陶古城,在这里,“小小推普员”们“持证上岗”:分发双语推普小卡片,与当地商贩、游客进行交流,在遇到外地游客与当地商贩沟通困难的情况时,“小小推普员”们主动担当起小翻译,促使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在这里,孩子们成为了普通话传播的小使者,将普通话带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让普通话成为了乡村交流的通用语言。
以志引航:大手握小手,续写推普辉煌
构建普通话推广的常态化机制是深化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道路上关键一步。为此,实践队员们积极向小小推普员及当地教师推介了一系列前沿的数字媒体资源,包括普通话小镇、文云APP、语博APP等优质学习平台,旨在拓宽学习渠道,让普通话学习触手可及,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广阔语言世界的大门,还构建起一个动态更新、资源丰富的在线学习网络。小小推普员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些数字资源,如在线课程、普通话学习APP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持续提升,让普通话学习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了保持与小小推普员们的紧密联系,实践队还建立了线上互动机制,鼓励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通过观看普通话教学视频、参与线上讨论等方式,孩子们不仅提升了自学能力,还增强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让小小推普员们感受到来自实践队的支持与关怀,也让线上平台成为了他们与实践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小手牵大手,共筑推普梦”行动计划充分挖掘了普通话推广活动的内生动力,让孩子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习语言的场景化运用,不断巩固学习所得,有效推动了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常态化。小小推普员们作为乡村地区的普通话传播者,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将为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将成为乡村普通话推广的坚实力量,用标准的普通话连接起乡村与世界的桥梁,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张一诺 贺均涛 揭彧峰 图/张述昱 王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