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县,夏意正浓,“三夏”的画卷缓缓铺展,而在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芍陂(安丰塘)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静静镶嵌于时光的长河之中。水波不兴,却蕴含着千年的智慧与生机。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塘”,自春秋楚国时期,便以其浩渺之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生灵。孙公祠旁,孙叔敖的雕像静静伫立,那双穿越时空的眼眸,仿佛仍在凝视着他亲手筑就的这片水域,与芍陂共呼吸,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丰饶。
岁月悠悠,转眼已是西汉初年。汉室刘姓宗室子弟刘信,心怀壮志,依据七门岭下的山川地貌,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筑起了七门堰。这不仅仅是一道堤坝,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两千二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七门堰非但未衰,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闪耀,终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讲述着一段段关于勇气、智慧与坚持的故事。
再往南行,徽州堨坝,又一座集灌溉、防洪、防火、生态、粮食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傲然矗立于江淮大地。它不仅是古代水利技术的巅峰之作,更是徽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2024年,当它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时,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动容,那是对古人智慧最高的致敬。
而在这片广袤的江淮大地上,霍邱水门塘的宁静、阜阳颍州西湖的秀丽、宣城佟公坝的坚韧、芜湖万春圩的富饶、歙县渔梁坝的古朴、寿县古城的沧桑、潜山乌石堰的雄伟、以及西递宏村那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情……每一处都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奇迹,每一颗明珠都闪耀着古人治水的智慧之光,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幅安徽水文化的壮丽画卷,让这片土地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鲜活。
在这里,每一滴水都承载着故事,每一块石都铭记着过往。江淮水韵,悠悠流淌,它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滋养了世代人的心灵,让我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