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保护美丽中国”的号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7月5日,常州工学院“千年运河韵,美丽中国行”暑期实践调研团队来到常州市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参观常州工业历史博物院并走访调研大运河沿岸。大学生们深入了解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感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大运河的保护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位于常州市三堡街,京杭大运河南岸,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这里曾是创办常州恒源畅厂等工厂的工业和文化遗迹。自2008年起,经过精心规划与改造,旧厂区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活动当天,同学们首先走进了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的核心区域:大运河记忆馆。
图1 团队在记忆馆前大合照
常州大运河记忆馆的展览内容分为五大部分,以运河为主线,通过场景再现、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现。首先,记忆馆内展现的是有关运河历史的场景,里面介绍了运河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运河的建设历史悠久,开凿于公元前506年胥河,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秦始皇为沟通湘江和漓江开挖了灵渠。而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和水利功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同学们看着馆内有关运河历史的场景和介绍,真正感受到大运河给常州带来的重要意义。
图2 大运河世界遗产分布图
继续往里面走,场景慢慢地切换成了常州近代的码头、桥梁等,依稀可以想象出当时依傍着运河为生的百姓们,热热闹闹地在运河边生活的场景。
图3 团队观赏记忆馆内码头实景
参观完运河历史和当时的建筑风景,学生们循着指引走进记忆馆内的运河儿女相关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州,这座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城市,同样孕育了无数优秀的运河儿女,其中,有大家最为熟知的常州三杰。记忆馆内有很多相关运河儿女如张太雷等等名人的介绍和解说,同学们可以更进一步和名人进行时空对话,更加深入地了解杰出优秀的名人英才,努力地向他们靠齐。
图4 记忆馆内常州运河儿女实景
领略过运河英才的风采后,同学们最后来到了记忆馆的运河风物部分,运河风物包括当地沿岸居民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通过观看这些场景同学们感受到大运河的沧桑巨变,不由得思考这些文化遗产是否能完整地流传下去。
图5 团队参观当时的戏曲表演
同学们在参观完大运河记忆馆后,开启当天最为重要的一环:调研。实践分为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两种形式,旨在为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与建设提供青年一代的见解和建议。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包含运河文化知识、保护意见和文化传承现状等多种维度的问卷,并在大运河沿岸的多个社区进行发放和回收,为以后对大运河相关建设和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同学们随机采访了一位在常州大运河沿岸生活几十年的退休老爷爷,在与爷爷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现在运河没有以前的清澈,植被也没有以前多种多样,运河生态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这让我们感到有点痛惜。为了让运河更好的发扬文化价值,爷爷还说道:一定的宣传建设是必须的,可以加强运河周围的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在经历大量的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对保护运河的措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认为运河的保护和宣传的相关政策都没有实施到位,希望相关人员和当地人民能对这些方面更加重视,并且作出相应的改变措施。
图6 学生对当地一位爷爷进行运河问卷调查
另一组同学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的周围社区进行居民访谈,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对运河相关的看法见解,学生们还深入到沿岸居民家中,进行实地的走访。同学们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关于运河的故事记忆,以及他们对运河文化传承的看法与期望。这些深入的走访不仅让同学们有了更加直观的深刻理解,也为以后的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收集到更好的见解和建议。
图7 学生对当地居民进行运河访谈
经过为期数日的努力,学生们共收集到有效问卷数百份,访谈记录数十份。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居民普遍对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抱有很大的期望,并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加大对运河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同时,当地居民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共同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最后,团队同学们都表示会继续关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