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鄂州7月10日讯(通讯员:容菲)为了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23年7月1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赴湖北省鄂州市前往吴都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雕花剪纸技艺的学习历程。
“拾遗”志愿服务队由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学生组成。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雕花剪纸的技艺,还能够将这份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省级非遗传承人曹小琴老师为“拾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开设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课程。曹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从雕花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到具体的剪刻技巧,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示范。
图为雕花剪纸传承人曹小琴老师为大家介绍中国剪纸的起源和历史。通讯员容菲供图
队员们都十分好奇老师所展示的一幅幅作品,色彩浓烈、图案繁多,我的眼神一刻也不想离开这些新奇的事物。我深深地为我们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智慧、创造力所折服。在白天那么繁重的劳动情况下,还能利用空闲的一时间做出那样精美的剪纸作品。“他们的生活是贫苦的,但精神上确是如此的富足精神。”曹小琴老师也是由衷的感叹道。特别是看到库淑兰老人的作品,当先了解到库淑兰是一位生活较为艰苦的普通劳动人民,见识到她本人所创作的一系列风格构图大胆、色彩艳丽、人物形象饱满的的作品,实在是不禁让人感叹艺术来源于生活,她用绚丽的纸片,剪下她痛、碎、忍的一生,剪出“剪花娘子”的一生。
让我们令我敬佩的还有他们那丰富的想象力,莲花寓意“和”、多子多孙,铜钱寓意富贵招财,还有毛笔、如意这些简单的事物都能赋予美好的寓意,而这种想象力,我想也正是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后辈的期盼和美好祝福,所以才能一直流传下来。
图为“拾遗”志愿服务队队员专注地完成雕花练习。通讯员王曼昕 供图
到雕刻实操的学习部分,队员们紧握雕刻刀,跟随曹老师的指导,从简单的图案到复杂的花纹,一步步探索着雕花剪纸的奥秘。我们更多的学习还是实操训练,大部分的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但大家对于这些非遗技艺都十分感兴趣,很热情的去学习。在这次实践中队员们相处十分融洽,一起度过了这段很愉快的实践旅程。学习雕花剪纸让我们大家深切的体会到创造出一件精细的手工作品如此不容易,极其考验耐心和耐力,在这一方面也很好的锻炼了大家的毅力。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手工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学习雕花剪纸,不仅是学一项非遗传统技法,更是从学习剪纸反映民族文化中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来自“拾遗”志愿服务队的黄同学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对雕花剪纸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曹老师的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希望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学校,通过举办展览、工作坊等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艺术。” 曹老师对我们的到来也是表示非常高兴:“我十分希望看到有越来越多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愿意来学习和了解鄂州雕花剪纸,这也是一种传承。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慢”下来制作一件东西了。”并期待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鄂州雕花剪纸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曹小琴老师的引领下,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将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雕花剪纸这一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图为“拾遗”志愿服务队员雕花作品合集。通讯员 容菲 供图
这次实践中我们所获得的收获不只是这一件件精美的成品,更多的是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非遗文化。“拾遗”志愿服务队的实践就是要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被大家所知道,让更多人能够体会到这一件件非遗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让我国的非遗文化不会遗失,可以更好地流传下去,这也是我们“拾遗”志愿服务队参与实践的意义之一。我们要拾起更多的珍宝遗迹,创造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