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源远流长,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一道道贯古通今的桥梁。8月9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古韵新行——智绘非遗实践团”在廉同辉老师的带领下抵达芜湖市镜湖区,探寻了这片土地上最古朴纯正的铁画非遗艺术,寻觅其传承百年的缘由。
观赏体验:初识铁画魅力
作为国家首批非遗,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向我们诉说着刚柔并济的艺术。8月9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艺蕾铁画公司,一同领略了铁画艺术的魅力与底蕴。店内陈列着数百幅各式各样的铁画,公司负责人也细致讲解着铁画的内涵和历史,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铁画之美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
图为团队成员观赏铁画并聆听讲解 廉同辉摄
深入讨论:铁画传承困境
参观之余,团队成员有幸与公司负责人强老师进行了对铁画传承的探讨。强老师谈到,现在年轻人的关注度确实大不如老一辈人,但好在近几年铁画也在创新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很古朴的原汁原味的铁画,而是融合了国画、油画、水彩等多种绘画形式,丰富的外观和内容渐渐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
然而,当团队成员问及铁画的传承人情况时,强老师却答并不乐观。当前有许多高校愿意与铁画集团合作以供学生学习,可即便如此,毕业之后绝大部分人也并未选择这个职业,究其缘由,则是“学习过程中仅是对铁画专业感兴趣,但真想用它赚钱很难,静下心来很苦”。只有有了长时间的从事,才会产生对铁画的情怀,才会更加坚定地坚持下去,强老师如是说道。
图为队员与负责人深入交流 廉同辉摄
辩证探讨:数字科技的利弊与铁画艺术的合理创新
科技的发展宛如一把开辟未来的利剑,带来了许多行业的欣欣向荣,而在铁画这项传统艺术中却不然。强老师指出,之前也尝试做过数字藏品之类,但倘若说其有巨大帮助则不敢苟同。数字化量化了手工产品,磨灭了其原本的价值感和文化底蕴,求量不求质,岂不是只留下了糟粕?对此,团队成员也意识到,想要一项非遗长久发展,必先固其根本,更何况如今的年轻人也开始认可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并且有一定购买力,保护铁画制作的精华才是重中之重。
许多铁画商家认为线下售卖便足矣,不愿意在线上销售,这其实是对铁画的保护。在信息量爆炸的网络时代,线上销售不仅打价格战,更主要是以盈利为重,在工艺流程上的偷工减料不仅会使质量不达标,还会歪曲一些外行人对铁画的认知,这对铁画的传播和传承无疑是一大伤害。而手工艺人日复一日的守拙看似是刻板,实则是一种坚守。
图为工人正在制作铁画 吴琼摄
创新发展:脚踏实地才能抵达未来
铁画的营销是支撑这一行业的最直接动力。团队成员了解到,目前铁画的销售对象比从前广了许多,如单位定制、个人赠送或收藏、竣工开张等场合,许多人都会把铁画作为不错的选择,年龄分布也无集中性。在铁画走向国际市场时,国内的铁画经销公司会在保留中国最特色原始的文化元素的同时增添当地人所喜爱的铁画内容。铁画就这样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中收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渐渐地让中国独特的非遗艺术走向世界。
为了扩展铁画的销售面,艺蕾铁画也开始向实用性方向拓展。当今社会的人们对实用性的关注度大大增加,不仅仅局限于观赏性。而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制品,铁画的成本极难调整,因此为了生存,铁画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走起了商品化路线。然而要想不丢失铁画的核心工艺和技术,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变人们对待铁画的观念,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底蕴和制作的难度,这样才能在大众面前呈现最真实的铁画艺术,传达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即使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未知,团队成员也始终相信铁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迎来自己的春天。通过本次探访,团队成员收获了许多相关知识,也更加认可了青年一代对传承和发扬非遗的重要性,相信在未来,芜湖铁画能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所知,并得到更好的传承。
图为廉同辉老师、强老师与团队成员的合照 朱佳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