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基层服务的素养以及铸牢各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0日—12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红浸少年心”社会实践队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开展“山河同夏,民族同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三下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标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为基层奉献的精神和沟通、学习、实践等能力多管齐下。
下乡实践会民情,倾力躬为向振兴。我们的实践过程丰富多彩,尽显新时代大学生别养风姿。
绘禁毒彩图,画防艾无声。7月11日晨起,实践团成员开始了工作。活动伊始,我跟随着四位志愿者带着绘画工具来到了大广场上,她们利用绘画的方式,将“禁毒”、“防艾”、“乡村振兴”这三个关键词以生动的宣传方式为村民们科普,我作为撰写这一活动新闻稿的作者,活动全程紧跟现场,并对志愿者们进行采访。现场氛围热闹有趣,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们前来围观,志愿者教授小朋友们一起绘画,为他们提供帮助,与他们共同编织了这样一段“艺术的知识”。
民族共舞之夜,火种代代传承。7月11日晚,经过用心排练,在此次篝火晚会上努力展现出最佳的状态,我献上歌曲《一舞翩翩》,带动现场活泼的气氛,中场走秀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形式单调,汉服、旗袍、少数民族服饰和Lolita一同上场,百花齐放,既体现各民族和谐的一面,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最后,我们穿上苗族服饰,以合唱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结尾,与村民们一同合影,留下最珍贵的记忆。
习语回声,足迹共行。7月12日早,志愿者们跟随讲解员深入了解化屋村,见证平绣与马尾绣的特色,观赏各式各样的苗族服饰,还参观了“黄粑”工艺的制作场地,收听领导当年到访时的新闻。无法见证当年的色彩,就用心体悟其中内涵,一遍遍讲述感人的曾经,阐释党史启迪,志愿者们在此次活动中重温领导所走过的革命老区和革命圣地,沁润革命精神,真正做到不虚此行。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我撰写并修改好新闻稿,将这一有意义的活动定格下来。
这场以团队为中心的实践已经接近尾声,我收获颇丰,与同行队友交流硕果累累的经历时,心中的自豪便油然而生。
此次“三下乡”,让我的情感能力愈加丰富。
热忱心献民众,挚诚情系百姓。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为百姓的利益谋福祉,是身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坚守的信念;赤子情深系故土,添砖加瓦建家园。深入不同的地方调研、劳作,是了解基层现状,鼓励大学生埋下毕业后为家乡做贡献的种子;同心共筑梦,协力创辉煌。“团结”是一个队伍的根本和灵魂,相互帮助,才能让每一个队员不掉队;相互扶持,才能让每一个队员发挥好自己的能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此次“三下乡”,也让我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辽阔。以自身的能力发展为基础,为未来的远方献计献策;恒心磨意志,韧志铸自身。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积极与村民交流,锻炼沟通方式,我们秉持真实、快速的原则写好每天的新闻稿,锻炼写作能力,我们进行实践劳动,锻炼吃苦耐劳精神等,我们每个人都不虚此行。
经过实践的考验和对自我的反思下,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与村民交流沟通时不够大方开朗,写新闻稿的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身为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应该多看书、多读书,完善写作能力,身为社会志愿者的一份子,我应该提高情商,与被服务对象攀谈,了解需求。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国家领导对新时代青年做出如上指示。学校资助、鼓励大学生前往乡村,不仅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更是为了浇灌青春“润苗”。“三下乡”是一次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活动,它需要我们在出发前夕做好准备,注重安全和健康,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合理规划自身活动,提升自我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自主、独立提升了我们写实践总结、交流沟通的能力,这在大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便于为未来筑牢根基。
感谢国家和学校为我们提供“三下乡”的平台和机会,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引起给无穷无尽的青年们深思,在这个盛夏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