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三下乡|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星火逐梦·文化相传”实践团在沈阳市开展实践活动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张溪桐 王聪 刘玥 李芷欧 阅读:1553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科技、教育、历史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特征、思维方式,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024年8月11日至8月16日,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星火逐梦·文化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宣讲实践团在沈阳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宣讲、社区走访调查、展馆参观、非遗技艺学习、文物保护等方式调研文化传播传承情况,学习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本次实践活动由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辅导员王依雯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溪桐作为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地理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奚语浓、顾金明、刘珈彤、刘玥、王聪、吴芷珅,2023级本科生王朔芳伊、陈美彤,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芷欧。实践团队成立于2024年6月,团队成员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

 一、粉墨神韵艺术馆参观学习——了解脸谱非遗文化 

2024年8月14日,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星火逐梦·文化相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宣讲实践团到达了沈阳粉墨神韵艺术馆体验具有独特魅力的非遗颜氏脸谱,见到了颜氏脸谱第四代传承人、南京市粉墨神韵艺术馆副馆长、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崔锋华老师。

 

实践团与崔锋华老师合影。刘珈彤 供图 

进入艺术馆,团队成员立刻被馆中近200件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脸谱吸引住。崔锋华老师热情耐心地向实践团介绍起来,不算大的馆中收藏了几百件脸谱作品,脸谱不只用于京剧中作为角色扮演的重要部分,它最初也用于祭祀,表达着人类对于神明的敬畏、人们对于正义、幸福等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脸谱色彩丰富,千变万化,蕴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同的色彩和图案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如包拯的脸谱主要为黑色,黑色代表无私;钟馗为道教中的赐福神君,他的额头上就有一个蝙蝠的象形图腾蝙蝠象征着“福气”,不同时期的人物额头的图案也是不同的。

 崔锋华老师介绍钟馗瓷盘。张溪桐 供图 

陕西社火马勺脸谱。张溪桐 供图 

崔锋华还向团队成员们展示了脸谱的绘制过程,勾线、调色、洗笔、涂色都有独特的技巧,谱式的对称、人物的神韵、线条要灵活都是绘制脸谱时的要点,这样脸谱才能生动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性格特点。

 崔锋华老师为实践团展示脸谱绘制过程。张溪桐 供图 

作为颜氏脸谱的传承人,崔锋华从20岁开始学习脸谱,不断努力与创新,创作出12生肖脸谱、五行脸谱、中西结合的星座脸谱等;她将脸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扇子在民间有善良的寓意所以家中常挂扇子,崔锋华将脸谱画在扇子上间接提高了脸谱的知名度;此外还有一些文创产品如茶叶礼品盒、书签、手机壳等让非遗走到人们身边;她的艺术馆还提供脸谱与戏剧的体验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了解这独特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 

“福禄寿喜财”脸谱文创书签。张溪桐 供图

 团队成员王朔芳伊、陈美彤还对崔锋华进行了一段简短的采访,崔锋华回忆了她学习颜氏脸谱的动因与过程等等。 

崔锋华老师接受采访。张溪桐 供图 

此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体验感悟非遗颜氏脸谱文化,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传承,加深了对非遗颜氏脸谱的认识与了解,崔锋华老师对于脸谱的热爱与坚持和她为脸谱的传承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为人感动,作为当代青年,团队成员将与老师一起学习并传承此项脸谱非遗文化,希望脸谱文化不只停留在舞台上,而是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辽宁省博物馆参观调研——传承历史文化、非遗文化 

2024年8月14日“星火逐梦·文化相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宣讲实践团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走进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置身于辽沈大地的历史长河之中。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宏伟而独特,展现了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合,令人倍感震撼。 

辽宁省博物馆门前合照。奚语浓 供图 

团队着重参观了戏曲文化展、辽西走廊上的葫芦岛展厅、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厅、辽代陶瓷展、满族民俗展5个展厅。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戏曲文化展。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聚焦于辽宁及东北地区的戏曲非遗文化发展与特色。展览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重要戏曲剧种,例如京剧、黄梅戏、牡丹剧等,同时也展示了地方特色的辽剧和其他民间戏曲形式。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展示方式,介绍了戏曲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主要流派。团队成员欣赏了精美的戏曲服装、道具,还通过多媒体互动体验戏曲的表演艺术。另外,展览还提供了戏曲音乐、伴奏及经典剧目的片段播放,让成员们更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

 戏曲文化展脸谱墙。张溪桐 供图 

戏曲服装。张溪桐 供图 

节令戏。张溪桐 供图 

满族民俗馆,满族是今日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北等地。满族人驰骋于白山黑水间的崇山峻岭之中,遵循着渔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满族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时节、物候、人情、世事都伴随着同一个节奏,使得满族人的日常生活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传承着衣食住行和人生四礼等方面的古老习俗。其中,满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服饰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满族传统服饰特色鲜明,为适应骑射生活,早年无论男女都以袍服为主,袍外罩马甲、马褂,以为御寒及装饰。伴随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满族妇女服饰更趋美化,无论贵贱,多梳高髻旗头,着过膝长袍,穿高底旗鞋,世以“旗装 ”称之。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和生动的历史故事,队员们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特点、特色以及沈阳满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满族传统服饰。吴芷珅 供图

 满族人民生活场景。王聪 供图

 辽代陶瓷展览馆。众多精美的陶瓷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反映了独特的审美观与工艺水平。尤其是某些瓷瓶,上面的铭文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古人智慧的闪光。辽代陶瓷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浓郁的游牧文化气息,蕴含了契丹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鸡腿坛等品种姿态奇异,作为容器既可储水,亦能装奶盛酒,实用性很强,是适应北方草原游牧生活的产物。执壶、净瓶等分别带有一定的雅居和宗教色彩,反映出契丹族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的变革。纹饰题材以本土花卉最为常见,线条简约粗放,体现了辽代陶瓷质朴实用的特点。 

白瓷单孔鸡冠壶。吴芷珅 供图 

执壶。王聪 供图 

实践团队陆续参观了辽西走廊上的葫芦岛展厅、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厅,对中华民族的廉洁文化及辽西走廊的经贸文化有了一定了解。

 中华民族廉洁文化馆名言墙。张溪桐 供图

 鱼簋、姜妇簋。张溪桐 供图

 团队成员欣赏廉洁文化书法作品。张溪桐 供图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它更是一个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实践团明白,历史不仅是冷冰冰的文字和物品,更是流淌在时间河流中的生命与灵魂。此次参观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师大青年有责任去传承与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及非遗文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去感受那份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 

三、老北市董辉面人参观学习——了解面人非遗文化 

2024年8月15日,“星火逐梦·文化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宣讲实践团前往沈阳老北市寻找一位特殊的捏面师傅,他就是沈阳市级面人非遗传承人董辉。他手里的面不是做馒头包子的,而是经过他的巧手一番雕琢成为独特的艺术品——面人。 

面人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经手艺人一番揉搓成面塑,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据记载,面人这门手艺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董辉向队员们介绍他的面人,几十年不裂不霉不变质,能很好地保存。董辉捏面人几十年了,他的面人以“精”“小”闻名,在他的摊位上就能看到一个个罩着玻璃的“小”艺术品,小面人还没有小拇指长,却都十分精细,胡须、衣服纹理清晰可见,例如他的珍贵作品林黛玉。董辉私底下就爱花草盆景,所以他的作品也多有树木花草,通常为一人一景的微景观。

 董辉老师的面人作品。张溪桐 供图 

接着董辉当场做了一个面人为团队成员们演示制作面人的过程。他准备了几种不同颜色的面块,经过拉扯揉捏,面块在他手里变成不同形状,有胡萝卜形、水滴形、乒乓球形等,最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董辉说很多事做多了都是有窍门的,经过他一番揉揉捏捏很快就做好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其中的和面、调色、塑形到细节刻画却需要精心练习操作。

 董辉老师为团队成员展示面人制作。张溪桐 供图 

董辉老师现场制作的兔子成品。奚语浓 供图

 团队成员王朔芳伊、陈美彤对董辉进行了简单的采访,董辉回忆了他学做面人的经历,他一直对面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学习面人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家人的不理解、没有带头人等等,但最后也经过不懈努力学有所成,提起面人他总是侃侃而谈。此外他还谈到关于面人创新这一方面,他将传统面人独立地插在签子里做成了多人场景互动式的,如下棋饮酒等,这种面人内容更丰富生动有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董辉老师接受采访。奚语浓 供图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对于非遗面人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队员们从对面人的好奇与疑问:“一块面能做出什么花样”到亲眼见到那些栩栩如生的精致的面人的惊叹,都为董辉师傅的手艺和耐心所折服,被他对面人的热爱与坚持打动。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年轻一代所肩负的传承责任与使命,将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学习他对与理想与热爱的付出和坚持,积极传播面人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队员们参观游览了老北市,老北市作为“最沈阳”文化地标,拥有独特的满、蒙、锡伯、藏、汉等多民俗、多民族文化及繁盛的商贾百货,依托锡伯家庙、皇寺两大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精准改造、商业重构等举措将传统庙会文化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团队成员们感受到新时代的多民俗文化氛围。 

老北市牌坊。张溪桐 供图   

 实践团队还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胡魁章笔墨博物馆、中街步行街等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感受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该活动在团队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活动内容投稿多个网站。 

团队微信公众号。张溪桐 供图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革命文化、科学文化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流传下来的珍贵财富。通过亲身实践,队员们更熟练地掌握相关非遗技艺。在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实践团感受到每件作品中文化的厚重与魅力,也感叹他们匠人精神的传承,更深入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实践团深刻感受与领悟非遗文化的技艺与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提高了文化意识和文化责任感,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圆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实践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投入到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期待新时代的师大青年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不忘来路,不畏前程,坚定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内容

三下乡|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星火逐梦·文化相传”实践团在沈阳市开展实践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科技、教育、历史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中华民...

推荐内容

拾光为笔传孝道,八福作礼敬耆英 ———经院志协第一期孝感活动

拾光为笔传孝道,八福作礼敬耆英———经院志协第一期孝感活动(...

衣暖人间,让爱循环: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团开展衣物回收活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号召,促进环境保护,践行勤俭节...

湖南师大公管院22级行管班团支部召开十一月团日活动

(通讯员叶浩然雷心怡)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树立和巩固大家的生...

煦阳晨风暖初冬,义诊送暖情更浓

2024年11月10日,在团雨花区委指导、廖家湾社区组织下,湖南中医...

守护青春,健康先行

守护青春,健康先行——经院志协女孩请听好活动(通讯员:李晓霄...

最新发布

分享

举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