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钟佩思)7月16号下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计”忆青春 ,“乡”约盛夏实践队前往大寮村嵌瓷工艺社,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线下实地参观,亲自体验非遗文化的制作,深入了解大寮嵌瓷的历史背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宣传嵌瓷文化,为传承非遗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瓷”之以恒,匠心传承
嵌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而大寮嵌瓷工艺社作为当地一个嵌瓷艺术的展示地,更是呈现了一张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名片。整个工艺社外围建筑采用了嵌瓷工艺进行装饰,成员们进入工艺社,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整面嵌瓷而成的梁山好汉。
“梁山好汉”嵌瓷作品 徐浩珊 摄
大寮嵌瓷工艺社建于2010年,占地500平方米。一楼作为展示厅,展出部分传承人早期与近期的作品。其中百鸟朝王,年延鹤松等丰富的表现题材,承载着潮汕人的审美价值观,传承了潮汕历代地域文化的精髓,更是形成了人类在建筑装饰上的独特创举。
“在嵌瓷工艺中,制作人的耐心决定了最终成果的质量。一件作品的打磨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介绍的工作人员跟实践队成员们说道。据了解,哪怕是一件碟盘大小的花鸟画嵌瓷,都需要耗费整整五天的时间去不断研磨细节,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嵌瓷作品,保持非遗文化的鲜明特性。
嵌瓷文化传承人的嵌瓷制作过程 徐浩珊 摄
实践队成员跟随工作人员移步到工艺社二楼,参观了嵌瓷工艺制作的练习场所,近距离接触了嵌瓷的制作工具,亲自体验了嵌瓷的制作过程。经过体验后,实践队成员们感叹道,在嵌瓷的制作过程中,耐心与注意力缺一不可。此次体验,也让他们对一代传一代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实践队成员亲自进行加工取饶 徐浩珊 摄
“嵌”以新意,焕发生机
一楼展厅内部还陈列着一系列最新的嵌瓷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传统嵌瓷工艺的精湛技艺,还展现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年轻一辈的嵌瓷传承人的杰作,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嵌瓷工艺,就像他们一样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老一辈的师傅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投身于嵌瓷工艺中,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二楼的练习体验区可以让参观者们亲手体验嵌瓷制作的过程,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范围,感受这“老工艺”中所体现出的魅力。
工艺社二楼体验区 徐浩珊 摄
其中大寮嵌瓷工艺社更是助推精准扶贫,把扶贫和扶智工作相结合,以“非遗”文化项目为媒介,动员贫困户人员学习嵌瓷工艺以此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这项非遗文化保持“活态”,得以延续。在对大寮嵌瓷非遗传承人许少鹏的采访中,他提到:“曾经的手艺大家都巴不得传内不传外,但是现在不同了,在现在这个时代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来学习嵌瓷工艺,让这个手艺更好的发扬光大!”
实践队成员对非遗传承人许少鹏进行采访 徐浩珊 摄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创新,这一工艺所涵盖的设计领域更广,更加贴近于年轻人的审美观念。经得起风吹雨淋,久不褪色的嵌瓷工艺终于在别的领域也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对嵌瓷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实践队见证了这一独特的非遗工艺发展背后的落寞与新生。从传承乏力,青黄不接,到创新理念,焕发生机,每一个阶段都将文化技艺落实到实处,以传承为目标,不断摸索发展,引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展示了中国对传统非遗文化传承的发展与重视。
花鸟类嵌瓷装饰画作品 徐浩珊 摄
这次的参观,不仅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积累,更是对大寮嵌瓷文化的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手艺技术依然奔流在时代的浪潮中,大寮村的嵌瓷工艺社就是对嵌瓷文化存在的见证与延续。同时,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被嵌瓷文化所吸引,一同投身于这个漫长但又富丽典雅的非遗道路中,让更多人了解与珍视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实践队成员与嵌瓷非遗文化传承人合影留念 徐浩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