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7月9日至19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文艺促团结•非遗谱新篇”实践团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心圩街道新村、心圩街道心圩江东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做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的一个重要方式。实践团成员们走进社区,与居民同频共振,不仅亲眼目睹社会的多元面貌,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及为人民服务所带来的满足与自我成长的喜悦。这段宝贵的经历如同一面明镜,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也更加让他们坚定未来投身于社会服务、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在活动开展之前,指导老师蒲老师召开动员大会和组建各活动小组,以及进行对活动的规划发展,团员们积极学习新的非遗知识,对花山岩画绘画、象棋及五子棋、漆扇、天琴等各项目进行练习。
图为文艺促团结·非遗谱新篇实践团在教导社区居民制作漆扇
各组员分工合作,不仅提高了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也锻炼了自身的才干和本领,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本次活动中,各组长积极担当小组长的责任,与组员积极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他们不断锻炼自己,从胆怯到勇敢,从刚进团队的羞涩到落落大方。在每一次的活动流程排练当中,即紧张又害怕,但更多的是激动,他们认为这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我的机会,不应该退缩。成长的道路上是充满荆棘的,没有谁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要想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就应该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运用漆器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精致,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实践团成员向社区居民讲解非遗的来源和制作步骤,并且让社区居民亲身体验制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漆扇。在书圣故里,漆扇的制作过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无数游人驻足。以水为引、以漆作画,一把平平无奇的扇子,传递着神秘的东方色彩,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此次活动,让人民群众体验不一样的非遗文化,每一把漆扇的制作,都蕴含着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深度认可。
图为文艺促团结·非遗谱新篇实践团在教导小朋友弹奏天琴
天琴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之一,留存着骆越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壮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实践团依托所开办的壮族天琴民族特色课程,开展壮族天琴文化宣讲与天琴弹奏活动。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依次讲解了天琴的发展历史、相关传说、文献记载、外形特点、形制结构和指法等知识内容,使其了解壮族的民族文化,熟悉壮族文化艺术技艺,让青少年从小热爱家乡文化艺术,并现场耐心指导小朋友体验天琴弹奏,学习双音、打音、顿音、滑音和扫拂等技巧。此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们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好的一处岩画。为了更好的展示花山岩画,实践团成员提前认真准备绘画新的花山岩画,小组讨论绘画方式及绘画内容。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介绍花山岩画的地形地貌、图形内容、发掘地区、绘画方式及文化保护等内容。在介绍完花山岩画之后,实践团还设有有奖问答环节,这充分调动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为能让小朋友们更清楚的了解花山岩画,实践团成员也积极教导小朋友们仿画花山岩画,通过实践的方式更好了解花山岩画的图像内容。随着实践的深入,实践团成员们对非遗文化也更加的热爱,人民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此次实践团办活动的动力,也是对实践团成员们的大力支持。
图为文艺促团结·非遗谱新篇实践团在为小朋友们展示花山岩画手绘图
图为文艺促团结·非遗谱新篇实践团在与社区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随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实践团成员们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他们成长与心灵觉醒的起点。回顾这段活动经历,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缓缓的展开在他们眼前,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汗水与欢笑,记录着实践团成员们的足迹与成长。这次的实践活动虽短,但它留给他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此次活动,实践团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促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