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赴沧源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暨“国歌唱响国境线”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甲骨溯源,普语同行。认识和理解汉字是把握汉字的关键。实践队利用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APP“甲骨学堂”内生动有趣的甲骨文小视频让孩子们识汉字溯源。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画甲骨文写汉字,进行了汉字拓展组词、成语学习和古诗背诵,在一笔一画间感受汉字的魅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画语同音,推普有我。除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队将甲骨文与汉字相结合,开展主题绘画活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稚嫩的画笔绘制推普海报、甲骨文推普帆布包和“二十节气”主题甲骨文长卷轴。他们用作品展示了自己对推普活动的理解,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经典诵读,趣味推普。“少年强,则国强……。”一声声清脆的童声回荡在文体活动中心。30余名孩子在实践队志愿者的带领下,诵读经典诗词、纠正发音。在小朋友休息之际,实践队志愿者组织开展了趣味文字小游戏:爱祖国声声传、文字赛跑、古诗跑起来、文字丢手绢等,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学习到一些汉字知识,调动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利用教育性与趣味性并存的活动来引导他们爱上普通话。
调研走基层,推普入帕良。实践队到帕良村农户家里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边境民族村落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普通话使用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推普团成员了解到帕良村村民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对普通话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村民们纷纷表示有机会希望能够加大普通话培训力度,拓宽普通话学习渠道与方式,让村民们与外界的沟通更密切更便捷,为帕良村今后的发展搭建更畅通的语言交流桥梁。
同心同语言,共筑团结家园。7月19日,一场跨越文化与年龄界限的盛会,在帕良村的大榕树下上演。随着欢快的佤族音乐响起,实践团成员与佤族阿姨们相约共舞。阿姨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她们手牵手,一步步引导着实践团的青年们踏入热情的佤族舞蹈的海洋。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语言文化的交流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交融。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汉佤人民之间的情谊如同山间的溪流,源远流长;民族团结的力量则如同磐石般坚不可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把这份感动与收获化作前行的动力,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