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理工学子三下乡:走进黄官非遗,传承古韵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技艺和文化瑰宝,历经时光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情感,见证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陕理工大学的“七彩筑梦假期,共绘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7月12日至7月15日期间,深入汉中市黄官镇,开展一系列以发展非遗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志愿者们参观黄官酒厂,感受中国酒文化;深入藤编厂,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走访豆制品店,感受民间传承的技艺。亲身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一、 汉人老家,汉礼黄酒
到达黄官镇后,实践团队沿着青黎路来到了黄官酒厂,它整体建筑以黄色为主,仿佛一个巨大的酒缸,还未走进门,醇厚的酒香便已经扑鼻而来。黄官酒,作为当地的特色佳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
(图一:志愿者到达黄官酒厂 摄:高绍博)
进来后,工作人员介绍了黄官酒厂的历史文化,讲述黄酒的酿造过程,带着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正在储存年份的黄酒。工作人员介绍,黄官黄酒的酿造工艺代代相传,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以确保酒的品质和口感。而这份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图二、图三工作人员向志愿者介绍黄官酒厂的历史文化 摄:高绍博)
接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一边品尝着着黄酒,一边谈论着黄酒的历史与文化。从黄酒的千年传承,谈论到未来的发展;从对黄酒品质的严格把控,谈论到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在谈论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愿意为黄酒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黄酒,是古人留给后人的礼物,这不仅是一杯酒,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一种感情的寄托。
(图四、图五:志愿者品尝黄酒,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探讨 摄:高绍博)
二、 汉中藤编,汉艺经典
踏入藤编制造厂,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工匠们的双手在藤条间穿梭,仿佛在编制着时光的故事。在工匠们手里,藤条仿佛有了生命,顺从的交织成精美的图案。
(图六:正在忙碌的藤编制造厂 摄:高绍博)
实践团的成员也积极参与到藤编的制作中来,亲身体会传统工艺的魅力。工作人员也介绍说,虽然面临着现代工业的冲击,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手工艺,不断创新,让藤编制品不仅实用,更具有艺术价值。在展示区,陈列着各种精美的藤编作品,从家具到工艺品,无不展示着藤编的魅力。也正是有了这些工匠们的坚持,藤编这一非遗文化才能得以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前行。实践团成员们无一不被这样的传承精神所打动,也希望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的行动来发扬这份藏于民间的文化瑰宝。
(图七:藤编工艺品 摄:高绍博)
(图八、图九志愿者尝试藤编编制 摄:高绍博)
三、 汉中豆干,汉韵臻味
志愿者拜访了当地民间非物质文化豆制品的店铺。爷爷讲述了豆子只有经历一系列传统工艺的打磨,才能变成美味可口的豆制品,让志愿者们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豆制品虽然看似平凡,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图十、图十一:志愿者参观民间非遗工艺——豆制品 摄:高绍博)
在当下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的大部分青年人都会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从而远离乡村,远离家人,这不仅是近年来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解决青年力量流失的问题,黄官镇政府聚焦当地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这样不仅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同时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十二: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摄:高绍博 )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志愿者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些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大家共同努力,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