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三峡百万移民精神,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移民文化精神,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探史·续梦”服务队于7月13日,赴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服务队全体成员前往三峡移民纪念馆,深入了解三峡移民文化,在移民过去痕迹里看建设、建设过程中体民生、民生保护时抓生态,旨在深植移民文化精神,走乡村振兴新道路。
(图为服务队成员于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出发时合照 凡鑫摄)
三峡工程“移民多、规模大、跨时长”
滚滚长江,雄奇三峡。三峡工程是历经近百年的梦想、勘察、科研、论证、规划和建设才“横空出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
三峡工程建设历时20年,120余座城镇涅槃重生,131万移民迁徙,数量、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是世界迄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工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建设在改革开放后终于提上日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以67%的赞成率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1993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正式实施,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所具有的巨大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是一项造福今日、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图为服务队成员于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观展 张海婷摄)
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
千古三峡,盛世安澜。三峡移民怀揣乡愁,壮别故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搬迁路。百万库区儿女怀揣着一片爱国之心和奉献之情告别了生养自己的故乡,踏上了迁往异地他乡的征程。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作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库区广大干部“宁可苦自己,决不误移民”。无论是作为移民的本人还是帮助移民的干部们所呈现出的众志成城的决心,让着“梦想了70年、论证了40年、争论了30年”可以根治长江水患的三峡工程可以顺利开展,寄托着中华民族强国梦想的跨世纪工程在2009年全部完工。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三峡移民是众志成城的国家行动的集中体现。此心安处是吾乡,人民对于祖国的信任、祖国对于人民的责任、民族复兴的大任,“三任”让移民计划始终跟随者国家的正确发展方向,高峡平湖后的沧桑巨变一直未曾偏航。服务队成员在馆内采访参观者时,有一位就是三峡移民的亲历者,祖国对于移民的关怀和帮助在移民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谈及移民精神时,她说到:“身为万州人我很自豪,身为中国人我更自豪!”
(图为徐梦圆采访参观者 郭怡婷摄)
新三峡“生态与发展并驱”
浩荡大江,大美三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未来。三峡移民精神凝聚人民前行力量,建设新三峡、共圆“中国梦”。除了回顾历史,服务队还关注到了新三峡的生态文明建设。他们了解到,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和运行,三峡库区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重视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三峡不仅是一道壮丽的自然风景线,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
服务队成员们通过细致的参观和深入的学习,全面了解三峡工程从梦想变为现实的壮丽历程,以及百万移民在“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伟大情怀下,所经历的艰难迁徙与重建家园的壮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方针,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图为服务队成员于三峡移民纪念馆合照 张海婷摄)
此次“探史·续梦”实践活动,不仅让服务队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了三峡移民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将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热情与决心。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将移民文化精神与现代新兴技术相结合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