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文件显示,我国当前的网民规模较为庞大,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网络社会逐渐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新场域、新情境。
在网络讯息高速发达时代背景下,10后小学生们的成长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相关。他们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社交、娱乐以及表达自我。同时,10后小学生们也面临着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挑战,亟需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本次调研以此为背景,调查乡村小学生网络娱乐与教育需求。
1.2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了解当代乡村小学生们的日常娱乐行为和网络偏好,分析网络对其身心健康以及三观的影响,调查家长对其网络行为的引导和教育情况。
二、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2.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河北省甄家庄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群体。甄家庄小学位于河北省内一个典型的乡村地区,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家庭,这一群体的网络接触和使用情况能够代表广大乡村地区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2.1.2研究工具
为了高效、精确地收集乡村小学生网络娱乐行为偏好及其影响的相关数据,通过前期广泛搜集各大问卷平台的特点,最终选择问卷星作为本次研究的问卷调研平台。
研究团队基于调研目标和研究假设,设计问卷结构和问题,确保问题清晰、针对性强,并且考虑到目标群体的认知水平。在正式发放问卷前,先进行小规模的预测试,收集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卷,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问卷星平台,将问卷链接发送给甄家庄小学的教师和家长,由他们协助学生完成问卷填写,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顺利作答。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回顾法
本研究首先进行了广泛的文献回顾,涵盖了乡村儿童网络使用习惯、网络娱乐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数字鸿沟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
2.2.2调查问卷法
为了深入了解甄家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网络娱乐行为偏好及其潜在影响,我们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基于文献回顾中提炼的关键变量。
问卷采用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既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又提供了深入理解个体差异的空间。问卷设计充分考虑了目标群体的年龄特点,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确保学生易于理解和回答。
2.2.3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通过在线形式发放,利用问卷星平台,便于远程管理和监控数据收集过程。甄家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完成问卷填写,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收集到的数据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2.2.4伦理考量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伦理原则,确保所有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保密,获取了家长的知情同意,并向学生解释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其自愿参与的权利。
三、调研过程
3.1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的设计是调研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本次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以往相关类型的调查问卷内容中提取到了可供参考的框架和宝贵的经验,再结合调研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如该地区的网络覆盖情况、乡村儿童的上网设备拥有率、网络使用场景等)以及对学生们的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语言表达习惯)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
基于这些前期的调研成果,我们对参考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筛选和修改。对于那些与本地区实际情况不符或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替换或重新表述,将一些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以确保乡村儿童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此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对乡村儿童的影响,我们还新增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询问他们在网络上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效果、网络社交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影响、面对网络不良信息时的应对方式等。
在完成初稿后,团队成员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不断完善问卷内容,力求做到问题清晰明确、选项全面合理、语言简洁易懂。最终实现了一份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
3.2选择调查方式
在确定调查方式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乡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省学生们的课后时间,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学习,我们决定选择便捷高效的网络调查问卷形式。
在对市面上各大问卷平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比较之后,问卷星以其稳定的性能、简洁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脱颖而出,成为我们本次研究的问卷调研平台。
3.3问卷发放到位
在问卷的发放环节,我们与校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详细介绍了调研的目的、意义和问卷的内容,争取到了校长的支持与配合。在他的协助下,我们将问卷链接发送到了各个年级的家长群中。
为了提高问卷的填写率和准确性,我们在问卷开头附上了一份详细的填写说明,包括如何操作、注意事项等,并向家长们解释了本次调研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孩子认真填写问卷。
3.4收集分析结果
问卷收集过程结束后,我们对收到的大量问卷结果进一步得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筛选。剔除了那些填写不完整、逻辑混乱或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无效问卷,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对于有效的调查结果,我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频率等,以了解乡村儿童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们还运用了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了网络使用习惯与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分析结果,我们借助了数据可视化工具。这些图表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结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数据分析和结论
4.1学生参与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共有甄家庄小学、七汲小学2所小学参加。从参加调查的人数来看,共计212位小学生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210份,有效收回率为99%。问卷收回后,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表 1 学生参与调查基本情况
4.2调查结果分析
4.2.1网络娱乐行为
1.网络娱乐时间
根据表二可知,大多数小学生每天上网娱乐的时间集中在半小时至2小时之间。
表 2 网络娱乐时间
关于小学生平均每天进行多长时间的网络娱乐最佳,目前并没有定论。我们的团队成员经过资料搜集发现,腾讯、网易等平台规定未成年人暑假只能在周五周六的20时-21时玩一小时游戏,其他时间禁止进行网络游戏;除此之外,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在面向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用户的未成年人模式中,移动智能终端应支持默认使用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由此我们推断,此次调查对象的最佳网络娱乐时间应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由表2可知,大多数小学生网络娱乐时间在1小时内,但是有将近四成的小学生超过了这一时间限制,更有3.81%小学生平均每日的网络娱乐时间超过4小时,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
2.网络娱乐方式
根据表3显示,小学生们进行网络娱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观看视频类娱乐内容是参与调查的小学生们在网络上娱乐的主要方式。
表 3 网络娱乐方式
3.网络娱乐内容偏好
根据数据分析,参与者对动画片/动漫、游戏、搞笑/鬼畜/段子和科普/知识/学习的网络娱乐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表 4 网络娱乐内容偏好
4.网络娱乐平台选择
根据表4可知,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娱乐软件是快手,综合得分为5.71;微信和抖音分别为3.09分和3.06分。小红书和火山小视频的得分较低,分别为1.36分和1.19分。由此来看,短视频平台是小学生们进行网络娱乐的主要选择,其次是通讯社交软件。
表 5 网络娱乐平台选择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达98.3%。其中,短视频作为网络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规模持续扩大。首先,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算法精准推送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短视频平台也为乡村小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观看和分享短视频来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由此,短视频平台受到乡村小学生的喜爱。
我们的团队成员观察到,乡村小学生快手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抖音的使用比例,这与我们团队成员的假设相符:即乡村小学生更偏爱“土味快手”。土味快手,通常指的是快手平台上具有乡土气息、接地气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等。这类内容往往源自于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由此也更容易被乡村小学生接受和推崇。在过去的研究中,快手短视频常常与乡村挂钩。“土味”作为快手平台的一个标签,也暗含着城乡间的张力:乡村小学生不只是“土味”内容的接收者,更是土味乃至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他们通过快手获取信息、生产内容、拓展关系,形塑自身的主体性,创造自身主导的媒介空间。这体现了他们对积极生活与美好未来的追求,更有助于弥合城市与乡村间的数字鸿沟和文化冲突。
对于乡村小学生而言,各种网络娱乐平台是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的重要渠道。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过度沉迷于网络娱乐,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家长和社会应加强对乡村小学生进行网络娱乐的引导和监管。一方面,要教育他们识别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娱乐资源。
综上所述,小学生爱看短视频的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需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和进行网络娱乐活动,让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4.2.2影响分析
1.家长的态度及原因分析
针对家长对网络娱乐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表6),仅有1.9%的家长支持孩子进行网络娱乐,42.86%的家长持中立态度,更有55.24%的家长持反对态度。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家长对子女的网络娱乐持反对态度。
表 6 家长对网络娱乐的支持度
基于此,我们的团队成员进一步调查了家长反对孩子进行网络娱乐的原因。数据显示,家长反对孩子进行网络娱乐活动的主要是因为:担心影响学习(93.1%)、担心沉迷网络(81.03%)、担心视力受损(82.76%)和担心接触不良内容(68.1%)。其中,担心影响学习是最主要的担忧。
表 7 家长反对的原因
家长的担忧诚然存在,小学生们心智尚未健全,在进行网络娱乐时很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现象,也难免接收到不适宜的网络内容;长时间盯着屏幕还会导致视力下降,对小学生的眼睛健康构成威胁。然而,适量的网络娱乐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通过网络娱乐,小学生们可以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游戏、音乐、绘画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对此,我们团队成员认为片面反对乡村小学生进行网络娱乐是不可取的,相反,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例如与孩子共同制定网络娱乐的时间规则,确保娱乐时间不会过长;主动了解小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筛选所接触的网络娱乐内容,确保内容健康、积极,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害。总而言之,家长应当多一些关注和引导,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娱乐,培养健康的娱乐习惯。
2.小学生关于网络娱乐影响的自我认知
由表8可知,多数的乡村小学生认为网络娱乐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分散了学习注意力和减少了学习时间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2.86%和66.67%。相比之下,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比例较低,仅为12.86%。少部分人认为网络娱乐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增加了知识储备,分别为7.62%和17.14%。此外,26人认为网络娱乐对他们没有明显影响,占比为12.38%。
表 8 小学生关于网络娱乐影响的自我认知情况
这一调查结果与我们团队成员的假设存在较大出入,在调研前的团队讨论阶段,我们假定乡村小学生关于网络娱乐的自我认知是“没有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团队成员考虑到这一代小学生主要是1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中,互联网对他们来说不是半途产生的新生事物,由于缺乏进行网络娱乐前后的对比,所以也就难以察觉网络娱乐对他们的影响。由表8可知,大部分乡村小学生认为网络娱乐是有影响的,而且负面影响的比例更高,我们分析可能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乡村小学生们已经具备超出我们想象范围的自我反省能力,能够跳出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客观冷静地看待网络娱乐对他们的影响;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教化,由于目前的社会舆论仍然受成年人主导,他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更容易看到网络娱乐的影响方面,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手段,使小学生们感受到或者相信了网络娱乐的影响存在;三是虽然本次问卷设计由小学生们独立作答,但是难以避免家长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问题的调查结果。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我们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出结论,仍需进一步的调研。
3.网络低俗文化影响分析
在调研策划和实地调查阶段,我们团队成员注意到乡村小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时难以避免接触网络烂梗以及网络低俗文化。为了研究网络低俗文化对乡村小学生的影响,我们以“电摇”“大香蕉”等网络流行文化为例,设计了以下调查。
(1)乡村小学生对网络低俗文化的认知情况
根据表9显示,对于“电摇”“大香蕉”等网络流行文化,大多数乡村小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为不太清楚或完全不知道,占比分别为37.14%和23.81%,完全不知道的仅有23.81%。超过七成的小学生表示知道甚至了解,这说明网络流行文化在乡村小学生群体中是比较熟悉的存在。这一调研结果也同我们团队成员在支教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观察结果相符:当我们团队成员有意或无意提到这些网络流行文化时,常常能得到许多小朋友们的兴奋回应。
表 9 乡村小学生对网络流行文化的了解情况
我们在资料搜集阶段观察到一些文章常常将“电摇”“大香蕉”等网络流行文化与低俗、恶趣味相挂钩,基于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调研——乡村小学生是如何看待上述文化现象的。由表10可知,乡村小学生们对于是否属于低俗文化的看法,有18.1%的人认为完全是,20.48%的人认为部分是,4.76%的人认为不是,而有56.67%的人表示不确定。综合来看,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属于低俗文化,近六成的受访者持观望态度,认为不确定。
表 10 是否为网络低俗文化
(2)具体影响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有一定影响和有很大影响的比例分别为36.19%和19.05%,合计达到55.24%,表明超过一半的人受到了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另外,影响不大和没有影响的比例分别为24.29%和20.48%。这表明虽然有一定比例的人受到了影响,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对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表 11 是否存在影响
根据多选题数据表格显示,影响学习是受访者主要表现出来的影响方面,占比达到67.66%。其次是主动或被动的模仿,占比为48.5%。在心理方面,影响心情和感到害怕和不安的比例分别为39.52%和14.97%。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6.95%和4.19%。因此,影响学习和模仿行为是受访者受到影响的主要方面。
表 12 受到何种影响
结合上述调研结果和资料分析情况,我们经讨论认为:“电摇”“大香蕉”等网络流行文化部分属于网络低俗文化,对于乡村小学生间“电摇”等文化现象的流行,我们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可放任其发展:以“电摇”为例,首先,从“电摇”的起源和传播过程来看,它最初的原型出自3000多年前的瑞典塔努姆岩画,后经过网络传播和再创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社交行为。其次,从表现形式来看,它通常涉及双腿下蹲、手臂前伸、高频率地做“拉锯式”晃动等动作。这些动作在成年人看来可能显得不雅观、不礼貌,甚至带有嘲讽意味。然而,在小学生群体中,这些动作往往被视为一种新颖的社交方式,用于表达情感、展现个性或与其他同学互动。由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将其视为网络低俗文化。
诚然,从电摇对小学生的影响来看,它确实存在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例如,过度沉迷于电摇等不健康的社交行为可能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引发不良行为的模仿,甚至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电摇的嘲讽意味也可能对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但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生态系统,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元素,也有消极负面的内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和教育小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这些文化符号。具体而言,家长和老师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
(3)小学生针对网络低俗文化辨别力的自我认知
根据数据表格显示,超过一半的人(50.48%)认为自己在接触网络低俗文化时具备足够的自我判断和选择能力(完全具备:16.19%
+ 基本具备:34.29%),而另外49.52%的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够(不太具备:36.19% + 完全不具备:13.33%)。这表明在接触网络低俗文化时,大部分乡村小学生对自己的自我判断和选择能力持有一定的信心,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缺乏足够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乡村小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提升辨别网络低俗文化的能力,为他们进行网络娱乐提供安全保障。
表 13 对网络低俗文化辨别能力
4.网络不良文化影响分析
除网络低俗文化外,我们团队还关注到乡村小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时接收不良信息(包括暴力、色情、恐怖、血腥等内容)的情况。首先,小朋友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来应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长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行为问题。其次,小朋友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关注并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不良信息往往与网络犯罪紧密相连。小朋友们在接触不良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诱导或欺骗,从而陷入网络犯罪的陷阱。通过及时关注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小朋友们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或加害者。最后,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乡村小学生学会识别、筛选和抵制不良信息,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是培养他们良好网络素养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时刻关注乡村小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时接收不良信息的情况,是保护他们的重要措施。
(1)乡村小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接收频率
由表14可知,在进行网络娱乐的过程中,乡村小学生接收到不良信息的比例较低。其中,从未收到不良信息的人次最多,占比31.9%,其次是很少收到不良信息的人次,占比31.43%。相反,经常收到不良信息的人次最少,仅占比7.62%。综上,九成的受访者表示不经常收到网络不良信息,乡村小学生接收不良信息的频率是比较乐观的。但还有7.62%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收到网络不良信息,学校和家长应重视这一情况,根据问卷数据为这些小朋友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表 14 对不良信息的接收频率
(2)小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反应
根据表15显示,当受访者看到或收到不良信息时,有65.73%的人选择立即关闭,17.48%的人选择告诉家长或老师,9.79%的人选择好奇查看,4.9%的人选择感到害怕和无助。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在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反应是正确的,但仍有少数同学会好奇打开或感受到心理压力,我们应对其提供帮助,缓解其不安情绪,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并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表 15 接收不良信息时的反应
(3)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根据表16,在网络娱乐过程中,不良信息对参与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有一定影响”和“有很大影响”两个选项上,分别占比48.25%和29.37%。仅有少部分人选择“影响不大”(15.38%)或“没有影响”(6.99%)。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参与者在网络娱乐过程中遇到不良信息时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 16 影响程度分析
进一步的,我们调查了不良信息对小学生造成的具体影响。根据表17显示,影响学习和破坏心情是被选中次数最多的选项,分别占比70.48%和66.92%。感到害怕或不安、产生模仿的影响次数相对较少,分别占38.35%和36.84%。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影响,表现在影响学习和破坏心情两个方面。
表 17 具体影响分析
(4)措施分析
根据表18显示,多选题中被认为可以避免接触不良信息的方法有家长监督(70%)、学校教育(61.9%)、技术过滤(50.48%)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81.9%)。其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比例最高,家长监督和学校教育的比例也较高,而技术过滤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综合各项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家长监督和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来避免接触不良信息。
表 18 措施分析
4.2.3教育需求分析
由表19可知,在指导学生健康上娱乐方面的工作中,有30.95%的人表示非常满意,47.62%的人表示满意,18.57%的人表示一般,2.38%的人表示不满意,0.48%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整体来看,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对学校或家长在指导健康上娱乐方面的工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然而,仍有少部分人对此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需要进一步了解原因并改进指导工作。
表 19 满意度情况
根据表20,乡村小学生学生希望学校或家长在指导他们健康上娱乐方面提供的帮助或资源主要集中在组织实践活动(65.71%)、开设网络素养培育课程(57.62%)、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53.81%)。相对而言,组织讲座(40%)和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则(41.9%)的比例较低。综合来看,学生们对于在健康娱乐方面的指导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网络素养培育课程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关注。我们将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在本报告的第五部分提出详细的对策和建议。
表 20 具体教育需求分析
五、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经讨论给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5.1家长层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孩子形成良好网络娱乐习惯中的关键一步。我们经调研发现一些孩子在网络娱乐时存在错误的行为习惯,例如上网时间过长、对不良信息存在好奇等。对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等网络设备的监管,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同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网络活动,了解他们在网上做什么,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5.2学校层面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全方位培育孩子的场所,在网络娱乐盛行的社会大环境中,老师和学校自然地承担着乡村小学生网络娱乐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基于研究结果——学生希望学校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开设网络素养培育课程、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等方式指导他们健康上网娱乐。此外,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远程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3社会层面
引导乡村小学生正确进行网络娱乐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5.3.1社区/村委
学生们在寒暑假时容易沉迷于网络娱乐,社区/村委可以举办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们甚至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寒暑假生活,又让居民们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也更愉悦。
5.3.2平台
首先,主流媒体应积极宣传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
其次,内容推送要有区别。平台对于未成年用户的算法推送机制应区别于成年人用户,不应该无限制地给根据喜好向未成年用户推荐视频,导致未成年人沉迷平台;并引导青少年有节制地进行网络娱乐。
最后,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平台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确保乡村儿童的个人信息安全。
5.4学生自身层面
学生要正确认识网络娱乐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过度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在网络上应文明发言,不传播不良信息。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