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广泛应用,我国水网建设正迎来"水电融合"的储能水网新时代。抽水蓄能技术为南水北调等传统水利工程带来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将抽水蓄能技术巧妙融入调水工程,不仅实现了蓄能与发电的双重功能,还促进了跨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融合储能与调水的水利电力工程,不仅提升了水资源的空间调度能力,更为电网构建了大规模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这一技术革新,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电网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全面评估储能水网工程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并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河海大学“清源水电,绿动未来”实践团于8月14日前往溧阳沙河电站附近居民区、溧阳市天目湖镇党群服务中心、东关古渡居民区展开社会调查,采取了调查问卷和街头采访的方式,深入调研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南水北调工程等代表性储能水网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影响。这些调研成果将为GEP的核算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助力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推动储能水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村委会调研:村庄发展与水利工程的融合
溧阳市东陵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沙河电站附近,深受其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实践团成员围绕“沙河电站建设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影响”这一主题,与溧阳市东陵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实践团成员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有关当地居民用水用电、水资源情况、清洁能源利用情况及当地旅游业的问题,工作人员都一一给予了解答,并分享了当地的“溧阳天目湖吴村”从之前一个比较落后的小村庄变成如今空气清新、绿树青山环绕,环境优美的宜居“长寿村”的代表案例。通过与工作人员的学习交流,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储能水网工程建设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工程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旅产业繁荣、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图1 实践团成员前往党群服务中心调研
倾听民意:附近居民对水利工程的真实反馈
为了深入了解沙河电站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实践团成员深入电站附近的村庄,通过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实践调查。问卷内容广泛,覆盖了电站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三大关键领域。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一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储能水网工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能有效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然而,也有部分群众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作用尚缺乏足够的了解,这突显了加强水利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必要性。此外,团队成员还详细询问了居民家中的用水用电情况,并面对面地为居民们解答了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图2 随机采访水电站员工与当地居民
古渡见证,居民视角下的南水北调发展历程
扬州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节点,而东关古渡作为扬州的历史文化地标,见证了水利工程的沧桑巨变。实践团成员从本次实践主题出发,对东关古渡的居民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他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与居民的深入交流,我们发现居民们普遍认为水利工程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防洪抗旱方面,水利工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在生态补水方面,南水北调使沿线湖泊蓄水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此外,居民们还深切感受到了水利工程在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些工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3 实践团采访东关古渡居民
街头之声,公众对清洁能源的看法
在调查的尾声,团队成员们还与过往的路人进行亲切的交流与采访,耐心地向市民介绍清洁能源的概念、优势以及当前的应用情况,并邀请大家分享自己对清洁能源的看法和期待。许多市民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清洁能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支持清洁能源、保护环境的决心。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女士表示:“我一直很关注环保问题,但之前对清洁能源的了解并不多。今天看了这些海报,听了你们的介绍,我觉得清洁能源真的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她同样表示对南水北调这一宏伟工程充满兴趣,希望能去感受其带来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魅力。
图4 实践团成员街头采访路人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充分认识到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和水利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和能源结构,而且显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福祉。清洁的空气、优质的水源和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关注和参与清洁能源与水利工程的推广,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