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东昌府区葫芦雕刻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社会实践以东昌府区葫芦雕刻为例,探索非遗文化宣传的新思路。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滋养,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东昌府区葫芦雕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宋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体系。葫芦雕刻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题材、生动的造型和深邃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昌府区葫芦雕刻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如何在保持其独特魅力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社会实践以东昌府区葫芦雕刻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实践队员们试图探索非遗文化宣传的新思路,寻找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可行路径。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理解,走进了被誉为“中华葫芦第一村"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亲身前往东昌葫芦博物馆 孟娇月 供图
在这里,实践队员们有幸拜访了村书记,他不仅是村庄的领导者,也是葫芦雕刻文化的积极推广者。通过与村书记的深入交流,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葫芦雕刻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传承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村书记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葫芦雕刻在当地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文化产业,葫芦雕刻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