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雷欧Leo实践团结束下乡服务的前一天,队员们还持续感受着来自韶关乳源必背镇的爱。
初到必背好像走入空山,离开必背却像是离开故乡。
12天里,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深度,用话语与必背建情,创造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美好故事。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为以匠心守护必背非遗,建立“高校+传承人”的新型文化保育体系,队员们联系当地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人物专访。
瑶家腊肉,是瑶族同胞日常享用和宴亲待客最上乘的佳肴美食。
联系到瑶家腊肉、苦爽酒制作工艺传承人传承人邓才林师傅的时候,队员们心里都暗暗期待。
借有采访的名义,队员们才有机会光明正大地站在邓师傅身后嗷嗷待哺。
厨房虽然只有方寸天地,队员们却能看到藏在酒肉里面,太多属于必背镇的烟火气。
翠绿的韭菜作作底,焦黄的腊肉层层铺上,鲜红的辣椒轻盈点缀,米白的苦爽酒回味无穷。在这样缤纷的颜色里,队员们聆听着传承人与美食的故事。
“等你们回去的时候,我带几斤腊肉给你们带回去,”
“这一大瓶苦爽酒你们都带去给其他队员尝尝,发酵了好几天,回甘刚刚好。”
“我自己不爱喝酒,但我还是希望更多人爱这酒。”
在民宿门口,队员们跑着迎接邓师傅,接过他手里满满三大袋的腊肉,感激到只剩下傻笑。
以酒肉为约,我们就能后会有期。
图 1瑶族苦爽酒和腊肉制作工艺传承人邓财林与雷欧队员交流
队员们走进必背镇应急指挥中心的时候,空气很安静。
必背镇拜盘王传承人,赵国荣师傅,平时就在这里工作。
正式采访前的十五分钟,允许队员们和师傅发生一个慢热的碰撞。
忙碌的,沉稳的,羞涩的,赵师傅其实不善言辞。但一讲到自己传承的文化,就能在只言片语间洋溢骄傲与深情。
偶然结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节”代表性传承人盘良安总师爷,并对盘王节相关仪式文化进行一段时间地学习之后,赵师傅的能力受到了绝对的认可。良安师爷认为他不管是做人,品德及悟性都是他所有弟子中最高的。
2022年正月十四日,赵国荣师傅被盘良安总师爷吸收为拜盘王仪式关门弟子(定筶),是其弟子中最年轻的,也是整个乳源最年轻的师爷。
为了让队员们更加切身地体验拜盘王的瑶族礼节,赵师傅亲身换上瑶服,扎上瑶帽,好像重新站回从前过一个盛大盘王节的时空。他拿出国家级传承人盘良安师爷亲笔书写的典籍,又好像又变回刚刚被盘王文化吸引和熏陶的时刻。
渡人先渡己。他是非遗文化盘王节的传承人,是情智坚定的“通灵师”,是纯真善良的必背人。是队员们口中亲切的“可爱老师”。
送别我们时,赵师傅微信发来几个视频。他吹起号角,唱起瑶歌,依旧是羞涩地,但欣慰地,幸福地看着队员们。
悠扬的歌声里,瑶语从此不再陌生了。
图 2瑶族拜盘王传承人赵才荣与雷欧队员交流
队员们想给必背镇做一支文旅宣传片。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邓仕华老师带着无人机指导我们拍摄的时候,镜头不再颤抖,风景慢慢聚焦。
无人机带着镜头,带着队员们的眼睛和想象,带着必背人的热情和温柔,盘旋在必背上空,留下属于队员们和必背共同创造的,不同视角的风景。
“清晨的必背有云雾,很好看。本来想叫你们一起去采素材,又觉得你们太累还是休息的好。这是我以前拍过的,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成品宣传片没有旁白,但每一帧都能言语。倾情的点赞与肯定,支持与转发,分享与建议,让队员们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看得清前方的路了。
图 3邓仕华老师使用无人机拍素材
必背镇是一个年轻人口流失相当严重的地方,队员们街边采访时遇到的大多数是街边刺瑶绣的老者。
她们愿意为了跟我们交流,放下手中的针线,用肢体克服语言的壁垒。
久远的记忆,古老的建筑,路边晒干的辣椒,斑斓的绣片花纹,必背镇的一切在她们的口中渐渐充盈了起来。
我们看到的是重峦叠嶂和林影涧壁,但她们看到的是近乎一个世纪的生活,岁月与更迭,变化与凝滞。
在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交流里,在必背人充满耐心的倾情相告里,队员们走回必背的记忆,又驶向必背的未来。
图 4雷欧队员街访
雷欧队员们始终认为,下乡的意义在于发挥我们的力量,为乡村带去新的血液,一份调研报告的建言献策并不能改变什么。
可是如果有支持与信任,如果有爱。
爱让乡村变故土,让贫瘠土地生新机。
我们可以改变,是因为有爱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