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佛山8月26日讯(通讯员 蔡烨晴 何嘉琪)为深入贯彻党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落实助力 “2025 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加大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增强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2024年1月,本实践团通过“返家乡”实践活动与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东成镇都斛村成功校地结对,在调研中打好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团队将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为实践目标,开展一系列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活动,深入都斛村渔业,致力于提升东利渔业职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助力都斛乡村振兴。
渔业运输装置是确保渔业市场供应的重要环节。对于专注于罗非鱼苗选育、孵化与运输的东利渔业合作社而言,鱼苗的安全运输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效益。为此,佛山大学渔跃乡村推普实践团技术组成员设计研发了一款新型智慧罗非鱼苗运输多参数监控设备,以改善都斛东利渔业的运输条件,助力渔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通过访谈和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了东利渔业员工的语言使用情况。他们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员工们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并不多,通常只有在鱼苗出苗的时候才会使用普通话与客户交谈,这导致他们的普通话使用频率整体偏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缺乏优质的普通话教育资源和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有关。基于调查结果,团队改用普通话交流,为员工提供“推普+技能培训”,以提升职业技能并推广普通话使用,实现双赢。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东利渔业开展“推普+技能培训”
考虑到员工们对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熟练,为了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操控该款设备,团队成员放慢语速,向员工们介绍了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场景,并详细讲解了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指导他们如何测量、记录数据。这些理论和实操知识的传授,不仅增强了员工对设备运作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实操培训打下一定基础。
接着,培训进入实操环节,员工们亲自动手操控鱼苗运输装置,体验从放入鱼苗、放置传感器、启动装置、记录和保存数据的完整流程。团队成员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中都提供了耐心的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并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这种亲身的实践操作,员工们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上手这款运输设备,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潜在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东利渔业负责人说明装置使用方法
技能培训与推普活动的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化学反应。实操过后,员工们开始用普通话分享彼此的疑惑与体会,实现了知识与语言的双重提升。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东利渔业员工操作设备越来越熟练,与此同时,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愈发感受到,当自己能够用普通话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与他人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由此,他们更加渴望拥有更多的语言环境去练习,并最终熟练掌握普通话,以便在不同市场的销售中完成更清晰的沟通。
在这次技能培训中,团队成员不仅为都斛村东利渔业带来了智慧运输装置,还搭建了普通话学习平台。通过实践,渔业员工的操控设备水平和普通话能力得到了双重提升,助力东利渔业发展。未来,实践团将结合都斛村特色,开展更多职业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推广活动,创新加速渔业现代化发展,相信普通话普及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东利渔业负责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