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婉霖 聂美城 黄海雪 廖绮晴)7月5日——7月25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Young实践团在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新媒体+”从讲述发展故事、制作爆款短视频、开展直播宣讲、设计文创及墙绘、开设非遗小课堂等五个维度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
依托系列专题调研,讲好乡村发展故事
图为Young实践团与村民进行调研沟通。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廖绮晴 摄
在实践前,Young实践团已了解到三华村文化底蕴深厚,是北宋时期建村的古村落,也是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但存在宣传及建设不足的问题。根据三华村的实践需求,Young实践团先后与三华村委、花都区博物馆开展座谈,多次走进多座古祠堂,考察党群服务中心、颐康服务站等崭新地标建筑,开展古村祠堂文化的价值重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岭南醒狮文化等系列专题调研,在新华网、南方+等各类平台发布新闻稿30余篇,生动讲述三华村的发展故事,多维度多方式为乡村聚人气、激活力、促发展。
制作爆款短视频,打响乡村文旅名片
“哇,把我们各个都拍得好靓。”Young实践团制作的短视频《传承醒狮武术,锻造中华风骨》一经发布,便得到了三华村徐伟馆徐新晃师傅的高度认可,也得到B站、视频号等平台粉丝的纷纷点赞,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乡村人气,带动了景区周边经济,帮助乡村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自正式启动实践活动以来,Young实践团先后制作了8个短视频陆续在各大融媒体平台发布,着力提升三华村文旅的传播影响力、品牌辨识度、非遗文化吸睛度和年轻受众欢迎度。目前,Young实践团的视频作品正在向各大权威融媒体投稿中。
开展思政课直播宣讲,生动呈现乡村文化
7月14日和7月20日,Young实践团分别开展了以“追溯古村历史,讲述人物故事”和“走进‘三华十景’,讲述古村今昔”为主题的思政理论宣讲课,依托融媒体生动呈现乡村文化。
7月14日,Young实践团五位同学化身讲解员对三华古村不同历史时期重要人物进行讲解。从北宋徐宗远的勤勉治政,到晚清徐满凌的舍己为人,再到辛亥革命时期徐维扬的忠肝义胆,Young实践团成员娓娓道来,展现了一代代徐氏先贤的辉煌事迹与卓越贡献。
图为思政课宣讲直播截图。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邹春梅 摄
7月20日,Young实践团十位同学对“三华十景”进行直播宣讲。他们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串联起三华古村的过往今朝,展示了古村落的美丽风景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及其活化利用情况,再现了文化赋能古村落,助力新农村发展的生动情景。
在两次三个小时的“云上”直播宣讲中,线上观看人数达到300余人,收获点赞超8万次。观众们纷纷在直播间评论道:“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比书本上的知识生动多了!”“大学生直播宣讲,这太有创意了,让人眼前一亮!” 三华村村委领导表示,同学们以独到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段,将三华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文创及墙绘,点亮乡村文化空间
7月5日-7月21日,Young实践团在对三华村特有的乡村文化进行充分调研后,专门成立了文创组和墙绘组,设计出了独具魅力的系列文创产品及墙绘作品。
图为Young实践团同学部分文创设计图样展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黄海雪 摄
文创组同学以三华村特有的水仙茶、独特的镬耳墙建筑、精美的灰塑艺术及充满活力的醒狮文化四个主题进行设计,或为醒狮队设计形象IP或融合灰塑元素,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审美结合或聚焦典型建筑,提取古建筑元素,展现古村风貌或以版画形式将三华村的茶文化一一呈现,涵盖文创产品达百余件。
墙绘组同学则将三华村水仙茶从种植、采摘、制作到售卖的全过程进行绘制,设计出4个不同版本的50米墙绘,生动地展现了三华村的自然风光和茶文化特色。
开设非遗小课堂,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7月17至7月19日,Young实践团连续3天在花都区三华村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非遗小课堂,分别以“‘漆’彩纷呈”“‘布’里生花”“‘印’入眼帘”三个主题呈现“漆扇”“扎染”“拓印”三项非遗技艺,吸引了40个孩童走进其间。
图为非遗小课堂互动场景。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邹春梅 摄
三华村的小朋友们在Young实践团同学们讲解了漆扇、扎染、拓印的基本知识及制作方法后,或兴致勃勃地在水中点墨、创造或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将扎成不同形状的帆布袋进行浸染或兴高采烈地以布为纸以植物作画,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哇,好漂亮!”“太神奇了!”……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时,不禁流露出惊奇又开心的神情。小朋友的作品有的宛如青翠的山峦,郁郁葱葱;有的如同海底世界,静谧深邃;有的仿佛梦幻般的星空,绚丽多姿;有的好像光彩夺目的春天,生机盎然。三华村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Young实践团开设的非遗小课堂,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组织得很好,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