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恩施博物馆、女儿城调研考察后,2024年8月5日,湖北工业大学“薪火青团·同心筑梦”实践队兵分四路,前往恩施档案馆、土司城、古城墙遗址深入了解文物文献中的巴盐古道。
翻开地方志,一个地域的历史画卷便徐徐展开。在恩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翻阅了恩施府县志,深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巴盐古道。根据记载,恩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交往互动频繁,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地区文化,这为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找到了历史依据。
图为实践队员翻阅恩施州志。胡畅供图
恩施土司城,一把打开西南土司文化的钥匙。沿着土司城的青石板路缓缓前行,土家族的吊脚楼、苗族的鼓楼、汉族的亭台楼阁等实践队员在地方志上浏览过的民族建筑便呈现眼前。这些建筑在外观、内部装饰、功能布局上都融入了各民族的智慧与特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画卷。
图为恩施吐司城门口。刘雪姣供图
施州古城墙,湖北山区城池的活标本。历经战争洗礼的古城墙,记录着曾经的腥风血雨,诉说着当年的那份英勇和悲壮。战争意味着民族流动,古城墙成为唐代以来恩施地区各个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行走其间,实践队成员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图为施州古城墙楼遗址。朱仪供图
在恩施州民族宗教事务会,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平老师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做法、巴盐古道恩施段主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恩施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独特魅力与责任担当,也让我们对巴盐古道的保护之路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员做访谈记录。陈紫怡供图
从书页走向实践,从实践重回理论,通过翻阅文献、实地走访、深度访谈走近恩施,感受民族文化大交融的独特魅力,实践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生动、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