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秉承这一理念,西南财经大学的爱+工商蓝“齐心协绿”实践队在7月初深入甘肃与陕西乡村,为两地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分别带来四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态课程,以教育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活动的授课老师由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9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她们以垃圾分类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废弃物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科学方法。她们利用PPT展示一系列形态各异的生活垃圾图片,鼓励孩子们正确识别并归类每一种垃圾。“我知道,我知道!香蕉皮属于厨余垃圾!”孩子们积极回答,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欢乐。
为让孩子们更深刻地领会并践行垃圾分类,队员们精心策划并编写《垃圾旅行记》这一情景剧剧本,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中进行排练与演绎。从角色的挑选、剧情的编排到最后的表演,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对待。通过灵活运用肢体语言、细腻的面部表情和多变的声音技巧,他们将剧本中的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
王同学的家长在接受访谈时说:“现在垃圾分类可是咱们国家的大政策呢!咱们得从小事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系统学习垃圾分类后,队员们以《地球生病了》动画小短片为引入,向孩子们揭开“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等知识的神秘面纱。“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双碳’目标和改善全球变暖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而我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动‘双碳’目标达成。”孙同学下课后说。
课程的最后,实践队员们举办了一场充满乐趣的“变废为宝”手工制作课。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瓶子、塑料袋等各种材料,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帮助下,将这些看似无用的物品变成一个又一个充满创意的小玩具。在孩子们的巧手之下,这些废旧材料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这场手工课,不仅是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启迪。它们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废物"的重新定义和赋予新生命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更学会了珍惜资源,理解了循环利用对环保生活的重要性。
历经一系列的课程,孩子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多数孩子从仅仅简单知晓垃圾分类,发展到能精准说出众多日常垃圾的所属类别;从对“双碳”全然不知,进步到掌握其概念与意义。在与校长交流时,校长表达了对实践队专程来访的衷心感谢,更对其在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所做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承诺,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学校将借鉴实践队的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推动环保知识深入课堂、深入人心。此外,学校还计划在校园内推行垃圾分类措施,以实际行动促进环保理念的普及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