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乌镇7月7日讯(通讯员 秦珂妍 刘佳濠 臧琰)为纪念一代文豪,品味茅盾先生的文字魅力,河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于7月5日按照既定计划,前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此次乌镇之行,实践队员们将通过实地参观茅盾故居纪念馆,回望茅盾生平,感受茅盾的奋斗精神与革命精神。
寻访先辈足迹,赓续百年初心
7月5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乌镇的茅盾纪念馆,沿途走来,实践队员们感受着乌镇的文化气息,看着曾出现在课本中的高耸石桥、古色墙壁、石板小巷,颇有感触。走进茅盾纪念馆,据讲解员介绍,此处故居,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年间在汉口经商时购置的,自沈焕至茅盾,四代同堂居住于此。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通过观察发现,来往游客大多以青年人为主。据悉,近几年,茅盾纪念馆依托馆藏的文物史料,不断突出“革命与文学”,将红色精神,红色力量,红色基因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条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红色血脉的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挥红色阵地作用,传承优良作风与理想信念,继往开来,开拓前行。
图为茅盾雕塑照片。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秦珂妍 供图
人杰地灵,文脉延续
茅盾纪念馆其主体是四开间两进深的二层楼房。楼房后有小园,前后两进,楼上楼下都门、路相通,浑成一体。而茅盾,在1910年春离乡求学之前,在此地度过了13个春秋。1983年经批准修复茅盾故居,1985年7月4日在茅盾诞辰八十九周年之际,故居隆重开放。陈云亲笔题写“茅盾故居”匾额。实践队员看着这一座由白墙黛瓦堆砌出的建筑感慨:“这所故居虽饱经岁月风尘,却也依旧以苍劲的姿态屹立在这座小镇,以它独有的古朴风雅,诉说这一代文豪的传奇。”馆中将茅盾生平基本陈列,全面呈现茅盾坚定的革命追求,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为社会主义事业殚精竭虑的忘我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循着茅盾的人生道路,依次浏览着展厅中茅盾生前的遗照及展示柜中的物件,通过观看图片、解读文物和听取讲解,深入了解了茅盾的生平事迹,他们被茅盾敏锐的思维及善于观察的目光所触动,表示此行结束以后,会更加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品味他隐含在文字中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观看茅盾生平事迹。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秦珂妍 供图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茅盾陵园祭拜茅盾先生,墓地的前头是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据讲解员介绍,这个铜像是根据,茅盾当年担任中国文化部部长时的影像所塑造的,而他的身前的那本书,是由黑色花岗岩制成,书上印着茅盾先生代表作《子夜》的第一章《夕阳》的手稿。实践队员们站在铜像前悼念缅怀茅盾先生,在悼念结束后怀着沉重的心走出陵园,心里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不发一言,在回程的路上写下感受心得,并在其后表示,当代青年应从心致远,追慕茅盾先生的精神,在心中铭刻情怀,从心里聚起力量,砥砺奋进,勇毅笃行,共谱未来新篇。
经过此次参观茅盾故居纪念馆,回望茅盾生平,实践队员们心灵受到了洗礼,通过感受茅盾的奋斗精神与革命精神,帮助实践队员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要始终保持赤子之心,高扬理想风帆。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远方征程,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此次“筑梦未来,寻迹青春”社会实践发展团来到茅盾纪念馆,通过实际行动,学习了茅盾先生的优秀品质与革命精神,并希望可以为传承红色记忆贡献自己的力量,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使之受益匪浅,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
执笔亦从戎,茅盾那些对国家的凝视,对启蒙的深思,在历史中折射出明亮的光,照亮了新青年前进的路。实践队员表示:“我们也将会以次行为契机,用新感悟开启一段新征程,继续用实践的方式发扬文明新风,认真学习,扎实的落实各项学习与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